读博之后我可以做什么?
首页 > 顾问主页 > 读博之后我可以做什么?

读博之后我可以做什么?

2021-07-15...

阅读:247 收藏:0 评论:0 点赞:0

3秒免费留学费用评估

提前算一算,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

获取验证码

开始计算

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1.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形式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可以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四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具体就业去向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总体而言,博士生就业去向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日渐饱和,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均要求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因此有相当比例的博士毕业生在国内或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

  2014年,我国当年博士后进站人员有14964人﹙其中国际博士后497人﹚,这些新进站博士后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当年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其中部分东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比例较高。

  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国内博士后工作站的比例分别为16.03%、17.50%、11.05%和22.84%;比例超过10%的高校还有北京师范大学﹙10.4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8.06%﹚、华东师范大学﹙10.2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8.93%﹚和西安交通大学﹙11.20%﹚。

  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比例最高的6所大学分别为北京大学﹙12.85%﹚、清华大学﹙9.80%﹚、复旦大学﹙6.49%﹚、山东大学﹙6.44%﹚、东华大学﹙5.76%﹚和浙江大学﹙5.26%﹚,这六所高校均位于东部发达地区。我国的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要求候选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这是促使博士毕业生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具体分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部队以及其他(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8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博士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具有如下五个特征:

(1)财经、政法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显著高于工科类院校。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26.35%﹚、西南财经大学﹙13.22%﹚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27%﹚的这一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工科类院校。

  综合类高校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呈现出“两个极端”趋势—— 一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中国人民大学﹙15.04%﹚、清华大学﹙10%﹚和厦门大学﹙9.50%﹚等高校;

  而另一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却极低,位列分析样本的最末端,如山东大学﹙1.39%﹚、浙江大学﹙1.28%﹚、复旦大学﹙1.09%﹚和中山大学﹙0.79%﹚等高校。

(2)高校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平均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但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师范类及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比例较高而部分工科类高校这一比例相对较低。

  在样本高校中,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比例最高的4所高校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77.9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2.39%﹚、中南大学﹙70.52%﹚和北京师范大学﹙68.02%﹚,而进入高校就业比例最低的4所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19.57%﹚、复旦大学﹙25.31%﹚、清华大学﹙30.40%﹚和浙江大学﹙34.11%﹚。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就业比例低的一个原因是医科类博士毕业生规模较大。例如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生有1320人,其中医学类有462人,占35%。

(3)平均而言,近一成﹙9.60%﹚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就业,但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性。

  博士毕业生进入科研院所就业比例最高的4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25.70%﹚、中国海洋大学﹙18.47%﹚、中国农业大学﹙16.98%﹚和北京大学﹙15.94%﹚;而该比例最低的4所高校分别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3%﹚、上海财经大学﹙2.08%﹚、复旦大学﹙4.50%﹚和中山大学﹙4.77%﹚。

(4)大学中若设有医学院,则这些高校博士毕业生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较高。

  例如,中山大学﹙47.69%﹚、上海交通大学﹙40.86%﹚、复旦大学﹙39.75%﹚、浙江大学﹙20.19%﹚、山东大学﹙19.65%﹚等高校这一比例均较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医学类博士招生规模比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学类博士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其专业吻合度非常高。

(5)企业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另一主要渠道。

  平均而言,约有近两成﹙18.34%﹚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各类企业工作,但博士生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企业。财经类、工科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师范类高校这一比例则较低。

  例如,上海财经大学﹙34.38%﹚、中央财经大学﹙33.83%﹚这一比例均超过30%;天津大学﹙32.60%﹚、浙江大学﹙31.19%﹚、清华大学﹙29.20%﹚、上海交通大学﹙28.34%﹚等高校这一比例也在30%左右;而北京师范大学﹙5.96%﹚和陕西师范大学﹙3.70%﹚这一比例则较低。

3.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具体划分为北京、上海、广东、其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等6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总体而言,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属地就业”特征。

例如,北京大学﹙52.03%﹚、清华大学﹙56.10%﹚、中国人民大学﹙52.21%﹚、中央财经大学﹙58.82%﹚以及中央戏剧学院﹙70.00%﹚等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的比例均超过50%;上海交通大学﹙68.12%﹚、东华大学﹙57.50%﹚和上海财经大学﹙45.29%﹚等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就业的平均比例也超过50%;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青岛就业的比例达到60.69%;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陕西就业的比例达到57.14%。

西部高校博士毕业生绝大部分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博士生具有“属地就业”的特征。例如,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高达71.53%;兰州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也达到近60%。

(2)东部高校博士生就业地域主要集聚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

例如,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在东部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9.22%,天津大学这一比例达到87.40%,上海交通大学这一比例达到85.54%,山东大学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9.57%。

(3)尽管博士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属地就业的特征,但同时其就业也呈现比较明显的“溢出”效应。

由于中西部地区自身培养博士生的规模较小,因此这些地区也比较积极地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进博士毕业生,而随着东部地区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相对饱和,很多博士也主动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寻求发展。

北上广高校当中,博士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比例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师范大学﹙30.71%﹚、北京科技大学﹙28.77%﹚、中国政法大学﹙22.64%﹚、中国人民大学﹙14.60%﹚、上海交通大学﹙13.05%﹚,等等。

北京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调研时,不少中西部高校提出,他们无法吸引到其他地区的博士人才,因此希望能够扩大本地区的博士生培养规模。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这一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事实上这些地区的高校可以利用博士就业的溢出效应,引进东部地区研究型大学的优秀博士毕业生。部分东部高校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甚至超过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

例如,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13.28%﹚明显超过到中部地区的﹙7.50%﹚;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呈现出类似的就业区域分布特征。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对此文章以及任何留学相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下侧咨询栏询问专业的留学顾问,愿金吉列留学成为您首选咨询服务机构。
分享到
去主页浏览TA的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篇文章: 英国学生签证
下一篇文章: 硕博连读or直博?
相关推荐
免费领取留学手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申请领取
温馨提示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确定
温馨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