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北京上海,爬藤难度比三线小城可能更大
首页 > 顾问主页 > 生在北京上海,爬藤难度比三线小城可能更大

陈思蕊

生在北京上海,爬藤难度比三线小城可能更大

2021-12-23...

阅读:64 收藏:0 评论:0 点赞:0

3秒免费留学费用评估

提前算一算,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

获取验证码

开始计算

藤校毕业教育学者深度解读美本申请底层逻辑~

2022届美本早申基本尘埃落定,今年的美本早申只能用4个字形容:凛冬已至。2021届就已经被称为“史上最难申请季”,更加艰难的2022届应该怎么看清常规轮的申请趋势?未来是不是会越来越冷?该如何规划面对?一起来跟毕业于耶鲁本科、斯坦福硕士的留学顾问Brian聊一聊吧。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孩子生在上海北京,可能已经“ 害 ”了他们


总体,今年中国学生的ED录取数量确实比往年少。

这里要澄清一点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ED数据其实还要“打个折”,原因是在统计时,有越来越多原来服务美国ABC学生的机构,现在开始拓展中国内地学生的业务,所以把两者统计在了一起;而且因为隐私问题,我们无法完全统计到学生的国籍,所以录取数据中的一部分其实是和中国无关的,实际早申offer数量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少一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申请人数增多,录取率降低,竞争更为激烈;


    △左:根据Common APP 最近数据显示,2021-2022申请季,共有780,024名申请者参与早申,比2019-2020申请季大涨了13%;早申总数量为3,089,107,也比2019-2020大涨22%,人均提交4份申请。(由于疫情,2020-2021早申比前年下降8%,所以Common APP直接对比2019-2020数据);右:与此同时,国际学生的早申人数再创新高。2021-2022比之2019-2020暴涨40%。其中中国又一次成为申请人数最多的国家。 


另一方面虽说美国大学和政治没有太大关系,但中美之间的互相角力将长期存在,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美国普通民众的看法。比如原本1000个国际申请者中,大学会录取100个中国学生,现在可能就录取40人,剩余留给其他国家的学生。这些录取比例本来就由大学自己决定,没有一定之数。

从录取城市和学校来看,往年美国大学录取北上广深的学生比较多,因为觉得比较了解那里的学校;后来二三线城市有了更多的AP班、IB班,美国大学也认可他们的AP、IB成绩,所以招生开始逐渐分散。去年和今年的数据都很明显,非一线城市的录取多了起来。

我有一次开玩笑地和朋友说,家长把孩子生在了上海北京,可能是“害”了它们。因为这些城市的池子太大,优秀的人太多,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要竞争,后来忙到底发现,他们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并没有优势,反而比二三线城市孩子的竞争力小,因为无论录取国际生还是美国学生,美国大学都强调地域多元化(Geographical iversity)。



而从录取的高中来看,美国大学已经不想多招私立高中的学生,特别是顶尖的美高。美国在这点上很矛盾,它一方面是精英社会,另一方面又一直觉得教育是为了让世界更公平,所以在人才选拔上,不想再招更多精英,以免出现阶层固化的状态。

从今年的录取也可以看出,海外录取中,有更多的offer来自于美国公立高中和非顶尖美高。

顶尖大学的录取法则:成绩好+有趣


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顶尖大学的录取法则又是什么?

很简单:成绩好+有趣。

首先成绩不能有硬伤,尽量要全A。成绩好是根本,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现在的学生花太多时间做活动了,却没有注重成绩。我不否认确实有一批录的好的学生参加过竞赛,但并不代表参加竞赛就一定能录的好。

打个比方,你今天去硅谷,当然可以找到一些提供免费餐饮的公司,但不能倒推来说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提供免费餐饮。

如果学生有能力去打竞赛那最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的程度。而且除了几个顶级的比赛,哪些第三方的活动真的能给你加分?哪些比赛会明显有利于申请?


夏校也是如此。疫情之前,很多人热衷于参加国内外各种夏校;现在大家没法出国,发现有的夏校其实不去也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成绩之外,更关键的是你要拥有有趣而独特的灵魂。

现在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体制内的学生可能缺乏有趣的灵魂,而国际化学校的学生拥有有趣的灵魂,但可能成绩跟不上。两者不能差一个。

什么是有趣而独特的灵魂?

就拿微信朋友圈举例,我们平时看到的、自己发出的朋友圈,可能来回来去就三四个主题,有多少人在发让你眼前一亮、很独特的内容?是不是挺少的?可能也和自己平时没有很多元化的经历相关。



为此,我会不断push学生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做有趣的人。比如去年我有个录取大藤的学生,研究免疫疗法和蛋白;他同时也是一个摄影师,喜欢拍摄植物;组织过音乐活动;也在研究社交网络。


有一个也是进“大藤”的学生,他研究种族、贫富差距、公正的问题;还有一个学生,他研究数学问题、3D4D空间、以及水污染等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而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无趣,题可能在于他们的家长本身也是很boring的人。每天工作、回家吃饭、陪孩子做作业、睡觉,第二天再重复。生活比较狭窄,对很多事情并不好奇。如果家长不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的孩子可能也不会很有趣,因为他没有一个好榜样。



△实际上,人们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Brian坦言自己也有这样的倾向,如果不是一直提醒自己,可能就会渐渐成为一个无趣的人。所以他会不断练习一些新的曲目,变换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学欧洲、美国说英语方言,种菜,学新乐器等等,push自己迎接新的挑战。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会尝试靠近90后、00后的兴趣,为此我在办公室里放了公仔、球鞋等稀奇古怪的东西,开始的时候没有特别理解,但还是提醒自己,要拥有更开放的态度。


留学申请要“ 善良 ”,“卷”起来就出问题了


除了成绩和有趣,在升学上,什么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我总结了我那些录取好的学生,基本都有这4个特质:

第一,善良。

不喜欢抢资源。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个点,他们觉得现在升学竞争那么激烈,难道不需要去争取一些什么吗?就拿马斯克举例,他将特斯拉所有电动车的专利都对外开放了,很多人也觉得不理解,他却认为这么做是应该的。其实有一些行为,从短期来看可能是吃亏的,但长远来看会有利,我希望学生们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

第二,在大格局和小细节上找到平衡。

既关心细节,但大方向也能把握住。在申请过程中,不能只沉迷于一件事情,比如只参加某个比赛,却忽略了别的东西。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成绩和有趣要兼而有之,在埋头做事的时候,也要抬头看天,一直想着Big picture(大格局)。

第三,家长不会替学生做决定。

我们不建议家长过多参与太多孩子的升学过程,比如替孩子选专业、选大学,事必躬亲。就像跑马拉松,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不行,自己就上场替孩子跑步。事实上,主要跑步的应该是学生,家长最多只能在旁边递个水。

第四,有自己的独特性。

现在我们常说留学申请很“卷”,但其实美国要求的是多元化,“卷”意味着很多人在做类似的事情。我觉得除了成绩之外,别的东西都不能“卷”,一旦“卷”就出问题了。



我曾说过,跟风是中国家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要因为周围人都在做某个活动,你也去做;不要因为周围同学都在选一门课,你也去选;不要因为周围人都上夏校了,你也去上。

不少家长有一个误区是,假设美国大学要什么,然后按照这个思路来准备。但事实上,你认为重要的事情,美国大学未必会在乎、认可。

比如有家长认为,选择一个“高大上”的活动就能帮助孩子脱颖而出,甚至不惜代价让孩子去非洲建旱厕,去东南亚支教。这些活动可能对孩子的成长、经历有好处,但招生官未必认可,不如去关心所在的社区和城市更有用。

你可以学一门拉丁文、希腊文,可以通读尼采的书籍,也可以学Crispr,对于申请来说,可能比参加市面上最热门的机器人竞赛都要有用得多。当然,如果你奥数能进国家队,肯定还是有帮助的。



美国顶尖大学就像IAPM一楼的奢侈品牌


美国名校竞争激烈,近年来很多人把目光投向英国,但我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选择了英美同申,赴美留学仍然是主流。

确实有很多因素推动英国留学的升温,包括治安问题、国家整体对于留学生的态度、录取的名额等等。但欧洲、加拿大等大学对于政府的依赖,远比美国大学要高出很多。这也造成了这些学校的预算有限,很难吸引最好的教授和资源。而像哈佛这样的美国名校,2019年捐赠基金高达410亿美元,用以维持大学的教学和研究。

所以虽然英国、加拿大大学的整体教育质量也很高,但一方面没有雄厚的基金支持,另一方面因为要靠国际学生的学费维系,所以它的入学名额不像"奢侈品"那样稀缺。

反观美国名校,不仅品牌做得好,而且名额稀缺,就好像IAPM一楼的奢侈品牌,虽然人们都知道二三楼的东西性价比更高,但还是会对一楼的东西趋之若鹜。

此外,从大学对世界科技贡献度来看,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美国占了17所,从MIT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这都是其他国家大多数学校都无法比拟的。况且美国大学懂营销,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更高,也更利于孩子未来找工作。




顶尖顾问就好像“手艺人”


每次我们采访Brian,他都会聊很多理念,不会太多涉及业务,所以当我们最后想请他聊一聊在申请过程中,顶尖顾问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时,他想了想,用一个比喻表达了他的态度:

申请顶尖大学一定是个“手艺活”,顾问就像一个“厨师”,你有好的食材(学生生源),也要有好的料(专业方向、活动等),同时烹饪方式(展现学生的方式)也要挑选好。

比如挑选“调味料”,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探索什么是适合他的专业,又有哪些适合的活动;比如烹饪方式,是要煎炸烹煮还是烤,每种效果都不一样,我说要烤,学生说要炸,我就会和他解释这个方法不健康。

很多时候,学生没有选好"烹饪方式",在申请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展现自己。只有我们和学生配合起来了,才能把升学这道菜做好。

小伙伴们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赵老师定会一一给大家解答,也记得动动小手点赞和收藏此篇文章。
也欢迎来电进行沟通~17710313352(微信同号),赵老师随时在线哦!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对此文章以及任何留学相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下侧咨询栏询问专业的留学顾问,愿金吉列留学成为您首选咨询服务机构。
分享到
去主页浏览TA的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篇文章: 普渡大学申请市场营销专业
下一篇文章: 全美Top1文理学院长什么样子?
相关推荐
免费领取留学手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申请领取
温馨提示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确定
温馨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