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录取倾向:有个性和一技之长更受青睐,美国大学倡导多元的校园文化,希望录取的学生群体多元化,耶鲁招生官曾表示:不希望只招有领导才能的,也希望录取有研究才能的人。相比起考试成绩,兴趣爱好会影响到灵感,决定创造力,更是学生未来能够投身一个领域并成功的标志。
第二个软件背景升高、硬件要求下降:美国前五十的院校很多不直接说明GRE/GMAT要求,或者给出一个最低语言要求托福80,在申请时只能依靠过往经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越来越考虑综合实力,更关注学生的实习、学术研究背景等软实力。(就像有位学员GRE虽然只有310+,但实验能力强,文书写的好,依然被BC、UIUC青睐。)
在实际申请过程,语言成绩是门槛,但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却是软件背景。以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为例,一般我们认为的门槛是110的托福成绩,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申请哥大的学生有将近一万人,那这一万人中可能有90 %的同学的托福成绩都达到了要求,而录取率只有6.9%,那么你如何从这九千多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哥大选中的600人之一呢?拼的就是软件的背景。
第三个趋势是文书,真实、个性的内容更能打动招生官:相比于一些过度“包装”、辞藻华丽的文书来说,美国名校招生官更加欣赏那些有个性、够真实的文书。南加州大学招生官就曾指出“重要的是要在文书中体现出大家对活动的认识,大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质疑,这才是美国大学所看重的。”
第四个趋势是增加预面试环节:随机性加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要求面试,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尤其这两年,面试更是被各所院校发挥的淋漓尽致。
还有学校把面试嵌入了网申环节,学生只有填写到网申面试那一步的时候才能弹出面试题。系统会先让大家测试摄像头和麦克风,随后出现面试题,通常有15秒阅读题目的时间,之后就会开始录像,一般需要在1分钟内回答完面试题,并上传到网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