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来聊聊推荐人和推荐信,以下这些同学们提的问题,或许也是你想问的。
提问1:我好像没有特别相熟的老师,但我和辅导员特别熟,辅导员可以吗?
提问2:我实习公司的部门老大觉得他级别不够,说可以帮忙去找公司老大写推荐信,这样好吗?
这两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该找什么样的推荐人”问题,这里给大家说说找推荐人的原则:
与所申请的专业密切相关,最好是专业课程授课老师且课程成绩较高,这样老师才能够去评价你的能力和优秀程度
和推荐人的关系/推荐意愿,学术方面,教授2门或以上课程或指导过申请人学术项目为佳;实习方面,直接领导为佳
推荐人本身背景,是教授还是讲师,是公司高管还是部门负责人,这些其实是比较“靠后”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找推荐人呢?
授课老师
研究/毕业设计/暑研项目导师
实习主管
辅导员(不推荐)
提问3:如何联系潜在推荐人?
一些同学想参与某个研究课题,并找课题的导师来做自己的推荐人,那么我们在联系这位潜在推荐人之前要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在联系研究导师前,请先确认好个人信息,比如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过往的专业课程以及学术经历,未来的课程学习计划、研究时间规划,拥有的的技能和能做出的贡献等
第二,利用人脉收集信息,了解哪些导师正在做项目愿意带学生,哪些导师缺人手等;了解导师目前手上的课题是哪些,判断和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否匹配
第三,正式沟通时,注意专业化沟通,不能过于随便,可以发邮件或者在office-hour上门拜访,把自己的研究兴趣、未来计划等和导师作一个先期沟通,表达想加入课题组的意愿,之后自己多上心,多跟导师交流
提问4:推荐信是不是越多越好 / 越长越好?
一般学校对于推荐信的要求是2-3封,不要纠结推荐信是不是越多越好或者篇幅是不是越长越好,推荐信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在这里也给大家解释一下,在美国硕士申请中,推荐信是被放在最末位进行审理的材料,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信对于申请是没有加分作用的,招生委员会基本上不会认识你的推荐人,不论他在学校或公司地位多高。(当然啦,如果招生委员会认识/知道你的推荐人是谁,就是我们常说的“牛推”,加分作用当然是有的)
提问5:推荐信有没有格式要求?是不是需要logo或者签名?需要寄送纸质版吗?
关于学校logo,一般美国的老师会在推荐信中加上学校logo,所以我们最好也在准备推荐信的过程中(或提醒国内的老师注意)养成这样的习惯;
关于签名和盖章,虽然不强制,但是有签名或盖章会让推荐信显得更正式一些;
关于纸质寄送,目前推荐信提交基本上已经取消纸质寄送这种方式了,只有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提交时,作为一个备选项。
下面是比较规范的推荐信范例:
提问6:推荐信可不可以在提交网申之后再交?
可以,如上所述,部分学校网申系统只要填写了推荐人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给推荐人发送链接,也有部分学校必须等到申请人提交网申后才会给推荐人发送链接。
一般情况下,在网申提交后晚1-2周提交推荐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请同学们注意:若推荐信迟迟不提交,那么网申系统中会一直显示“材料不齐全”,从而无法进入到材料审理阶段,所以无论如何,尽快提交推荐信总是好的。
请注意:在网申中填写推荐人信息时,一定要waive查看权限,如果不勾选waive,学校系统在给推荐人邮箱发邮件时,会提醒推荐人,被推荐人可以看到你填写的内容,这对推荐人来说是非常不礼貌的。
而关于推荐人和推荐信,在2019-20申请季收获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所美国院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录取的t同学也总结了12个字送给学弟学妹:早着手、多了解、多准备、多匹配。
1. 早着手。找老师要推荐信要越早越好,可以选择从担任过自己课程的老师入手,也可以选择自己在做科研竞赛过程中的指导老师入手。
2. 多了解。确定了找哪位老师之后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让他能够更了解你,提升好感度,愿意为你之后的提交推荐信等繁琐操作花费心思与精力。
3. 多准备。在申请季的时候一个老师可能需要为五个或者更多的同学提供超过十所学校的推荐信申请,不排除有些导师会在中途放鸽子,因此要尽量多找几个老师作为自己的备选。
4. 多匹配。确定了自己的申请学校之后也可以看看学校里是否有老师曾经在这个学校任职,这种针对性的提供推荐信可能会有惊喜。
以上就是推荐信的整体介绍,如果同学们还有疑问的,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咨询,或拨打页面上方的电话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