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成为留学主力军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6.21万人,比2017年增长8.33%。在低龄留学浪潮渐兴的同时,研究生阶段的留学人数增速明显。
留学人群及其父母职位背景是“一般员工”的比例逐年上升,并在2019年以43%的占比成为最主流的父母职务类型 。过去五年间,父母职位为“中层领导”的留学家庭所占比例最多。
留学家庭背景的变化要源于两方面原因:其一,越来越多的家庭产生了留学意向,希望借此应对就业竞争的压力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二,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国内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为更多普通家庭学生的留学创造了条件。
从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来看, 来自国内普通高校和国内私立/三本高校的留学生群体增长明显,成为绝对主流的留学人群 。
在低龄留学人群中,就读于私立学校国际班、国际学校的群体持续上升;但就读于公/私立学校普通班的学生群体留学意向依然坚挺,占据主流。
拥有留学意向的本科及以上教育背景的人群始终占比超过70% ,且目前仍呈上升趋势。这一数据反映出意向留学人群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缓冲就业压力的心态。
美国仍是目的国首选,赴英人数猛增
从留学目的地细分来看,美国依然是意向留学人群最热衷选择的留学目的地,但优势已不再明显。2019年,希望去往美国留学的人群占比为43%。
与此同时,倾向于前往英国留学的人群占比在2019年大幅上升达到41%,大有赶超赴美留学的势头。
有意选择中国香港、德国、日本的意向留学人群也在增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仍占据主流留学目的地的第三和第四位。
另外,也有 越来越多的意向留学人群在正式留学之前已经拥有了短期国外学习的经历 。“学校组织的夏冬令营”、“短期交换项目”、“海外高校暑期课程”这三类海外学习类型的占比都有明显的上升。
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拓宽国际视野、丰富人生经历、学习先进知识,外部的功利因素驱动的留学行为呈下降趋势。
然而,在申请竞争和就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意向留学人群在选择留学专业时仍体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选择占比在逐渐下降。相比之下,选择专业时意向留学人群更看重学校的排名、录取率和课程难易度。
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也呈现出“从集中到分散”的趋势,一些特定国家的特色专业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例如, 新西兰的技术型专业、日本的动漫和游戏设计专业、德国的工科、法国的餐饮管理、电影制作、红酒品鉴等热度都在增加。
在专业的选择上,在英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商科依然是排在第一位;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小语种国家,英文授课的商科课程同样备受追捧。
商科类专业对于想在研究生阶段转专业申请的本科生而言,限制较少;此外就业面较广,申请难度相对较低也是导致其热门的原因。
在学校的选择上,排名依然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加拿大,安省的教育资源占全国总量40%,因此超半数学生选择这里的高校;在美国本科的申请上,目标院校地域集中,西部是首选;申请澳大利亚的学生,超过一半仍然将八大名校作为首选。
归国就业成主流,留学生找工作越来越超前
2018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为51.9万人,与2017年相比较增加约3.9万人,增幅达到8%。然而, 留学结束后立即回国就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毕业后立刻归国就业的人群占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19年的占比达28%。 这一方面与国外就业市场趋近饱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留学群体原本就是为了增加在国内就业竞争力而留学有关。
约15%的留学生在留学前期便开始找工作。这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学生多以“非研究型” 专业的研究生居多,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实习实践的机会。
海归在求职中过程中无疑面临着多种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弱项仍在于缺少实践经验。与去年相比,海归在自我包装和表现自己的方面也遇到不小挑战。
整体来说,海归求职的难处愈加个性化,集中突出的问题在减少。不过,海归对工作发展的满意度有所提升。2019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对目前工作岗位、发展空间、职位头衔的满意度均超过50%。
但与去年相比,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对岗位薪酬的满意度在下降,这或许是国内经济整体的下行压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