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推荐人需要给咱们撰写推荐信,但是如何撰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推荐信写的好可以增加申请成功率,万一写的不是很完美,那就会拖累我们的申请!
今天从推荐信的底层逻辑来为各位小伙伴详细的阐述一下如何写好一封推荐信!
首先明确一个核心问题: 招生官为什么要看推荐信!
1
标化成绩只能反馈学习能力(GPA/TOEFL/GRE)
除学习能力之外,还有一种能力同样重要,那就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工程能力或实践能力。
这涉及到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后,学生在课后吸收并能够将多少比例的知识真正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往往无法仅仅通过成绩单来全面体现。
对于招生官而言,查看申请者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并不困难,因为这些成绩都会以材料的形式直接呈现给他们。然而, 困难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估申请者的整体能力 。
2
CS和PV只能反应主观想法和过往履历
在个人陈述(PS)中,需要以主观且富有说服力的方式描绘自己的能力和背景,让招生官确信你是该校的理想人选,并让他们相信你的未来职业规划与该项目高度契合。
以选择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进行说明:如果你在PS中仅仅提及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是因为其金融财会专业排名靠前,这样的理由往往难以赢得招生官的信任或认可。原因何在?因为存在众多与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相当、项目水平相似的大学,它们的排名同样出色。那么,你为何偏偏钟情于哥伦比亚大学呢?
此时,你可以这样回答:我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是因为它位于曼哈顿,这意味着我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并前往华尔街工作。而我的梦想正是投身华尔街。相比之下,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相较于其他学校,在寻找实习机会时,地理位置上更具优势。这样的描述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赢得招生官的青睐。
3
从客观角度了解申请者
招生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申请者的硬件信息以及人生履历,甚至有机会了解到他们的个人主观想法。
然而,这些纸面上的信息往往缺乏温度,而个人陈述(PS)中的内容又可能过于主观。那么招生官,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以更加深刻和客观的方式了解申请者呢?
不能使用模板化推荐信
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固定学校的学生,他们选择的推荐人几乎年年相同,且往往都是学院内学术上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几位导师。
在审阅了大量的推荐信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仅国内学生,就连国外学生的推荐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模板化现象,这并非个别老师的做法。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招生官,看到来自同一所学校、内容大同小异的推荐信,你是否会有种被应付的感觉?仿佛申请学校只是需要三封推荐信作为形式上的满足,而推荐信的内容则无关紧要。
然而,这些模板化的推荐信并没有满足招生官真正想要了解申请者的需求。招生官希望从推荐信中获取对申请者的侧面了解,但模板化的内容显然无法提供这样的信息。
因此,招生官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变化: 由于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且内容模板化、缺乏真实性,招生官会选择不相信这些推荐信 。毕竟,很难想象同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具备同样的品质,这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