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简介:
2024年4月16日,国家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正式设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港城大(东莞)位于松山湖科学城屏山东片区,莞深高速南侧,依山傍水,乃是营建高等学府的理想之地。校园占地面积523亩,并预留200亩用地以支持未来发展。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港城大与港城大(东莞)关联的核心是一致的学术素质,两者将通过学术规划、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研究及成果转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符合学位授予资格的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将同时获得港城大的学位。
港城大(东莞)办学特色
教研合一
教学是一种思想沟通交流的方式,可启发研究的灵感。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老师向学生阐述其研究成果,可加强思想的交流。这方式有助港城大(东莞)改进课程,使之进一步与国际水平看齐。
港城大(东莞)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及创新新知,以超越前人。学生因而变得更主动投入,主导整个知识的传播应用,以至转移创新的过程。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尝试,探索未知领域,进行原创发现。港城大(东莞)希望为学生注入探索,创新,慎思明辨和创业的精神,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及科技环境,同时配合学校发展成为国际化一流大学。
两校一质
港城大(东莞)参照港城大学位颁发标准,并采用港城大品质手册以确保学术品质。同时,港城大(东莞)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全球招聘和引进专业师资,以保持学术标准,
学术质量和整体考核要求与港城大一致。港城大(东莞)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师生及员工与全世界接轨,在多文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创新无限
港城大(东莞)的学术与科研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同时依托港城大的学科基础,教学经验和资源优势,以东莞市的科研和产业为支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填补前沿技术的空白。
港城大(东莞)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以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科技领袖,在杰出学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接触高阶课程学习并从事开创性的研究。
港城大(东莞)地理位置--大湾区中心腹地
港城大(东莞)坐落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南邻香港,深圳,北靠广州,该区域为奥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多路网筑多维立体交通。校园位于莞佛高速,甬莞高速、珠三角高速交汇处,紧靠松山湖出入口,毗邻华为、邻散裂中子源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智能终端和顶级科研院。平均一小时内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的机场、港口、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广深港各科创中心。 港城大(东莞)学科设置
引进港城大世界一流的学科
港城大(东莞)的学科规划结合了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前期引入港城大世界一流学科,让两校师生在学科领域内深度互动,相互支撑,实现双位资源共享,相辅相成。
港城大优势学科排名:
办学初期,港城大(东莞)将设立理、工、商等学院。同时,结合国家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发展及大学4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电子资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方向推出具前瞻性的学术课程。
拟开设本科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利,与自然及合成材料的发现,操作,选择密切相关。通过课程,学生能解锁不同物体的各种可能性,例如利用具有防水纳米技术的防水服装,以及使用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创造能够结合多种优势的产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除了获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学生还可以选择在不同技术流中专业化,如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多媒体,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或数据科学。学生的职业生涯涵盖专业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技术官员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导致了能源安全,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挑战。能源工程超越了传统工程学科的界限,以创新的解决方案应对,解决现代社会迫切的能源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
智能制造工程Intelligen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提供顶尖的工程知识和技术,以建设“技术主导”的制造模式和运营系统。课程允许学生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物流与供应链,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领域中深化,在工业4.0时代中取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