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的经济,三四线的高等教育。 在我国,有一众经济强市, GDP 跻身万亿俱乐部,工业甚至跻身十强,但本科高校屈指可数,双一流大学更是挂零。 这些城市,被坊间戏称为“大学贫困市”,东莞、佛山、无锡、南通、常州都在其列,深圳也算半个。 近年来,借助拼命建大学,这些万亿城市开始绝地反弹了。
01
好大学,多多益善。 日前,教育部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选址松山湖科学城,与华为、散裂中子源大装置毗邻,将于今年 9 月正式开学。
02
深圳、佛山、东莞,大学确实太少了。
广东拼命建大学的背后,是因为广东的高校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
作为经济、人口、工业、财政、外贸、创新、转移支付净贡献第一大省,广东高等教育水平虽然不弱,但与第一梯队的京沪苏仍有差距。
广东的高校,多数集中于省会广州,这是历史遗留产业,也是广州作为传统大区中心的优势所在,更是省会功能的体现,在其他省份也是如此。
但是,偌大的广东,只有广州一个教育强市并不够,经济强市的大学必须强起来。
深圳、佛山、东莞,都是万亿级城市,也都是10强工业大市,但高校水平与经济实力并不匹配。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6个万亿城市,无论是本科高校数量还是在校大学生数量,深佛莞都处于垫底位置。
从本科高校规模来看,深圳、佛山、东莞分别拥有6所、2所、3所本科院校,而广州多达38所,武汉更是多达46所,北京则以68所遥遥领先。
至于作为第一梯队的双一流大学,深圳只有南方科技大学一席,佛山东莞全部挂零,而北京、上海、南京分别多达34所、15所、13所。
从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广州、郑州、武汉都已超过100万,广州更以164万的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与之对比,深圳在校大学生不到20万,佛山、东莞都只有15万多人,而二线省会城市普遍都在50万以上。、
如果看在校大学生密度,东莞、深圳、佛山可谓难兄难弟,在万亿城市中集体垫底。
2023年,东莞共有15.89万在校大学生,与其1048.5万的人口总量相比,每66个人中才有一个在校大学生。
与之对比,广州每11个人中就有一个在校大学生,而南京、武汉更是每10个人就有一个大学生,这是极为可观的人才蓄水池。
所以,无论是深圳,还是东莞佛山,都有必要拼命建大学,扭转高校劣势。
03
广东,何以拼命建大学?
经济强而教育弱,几乎是所有新晋经济强市的“通病”,但“不差钱”也是这些城市的共性。
正因为不差钱,在争抢全国大学生的同时,深圳、佛山、东莞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建大学,建大学,还是建大学。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零到1建造一所大学不难,但让一所新高校迅速变身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容易。
所以,广东选择了三条腿走路:
自建本土高校,引进985高校分校,与港澳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