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基于“钱途”来选择专业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人民日报》是国内的官媒,但他这句“填报专业不能把专业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作为衡量标准”,在美国大学的申请当中还真的是高度适用。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美国大学申请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从9年级开始算起,到提交完申请,需要经历整整3年半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持续为所申请的专业积累素材,从而在申请当中向招生官证明我们在专业上面的兴趣和能力,小到校内选课和学生社团,大到参加竞赛和申请夏校。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选择不符合自己兴趣方向的专业,只为图个“好钱途”,那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毕竟没有人喜欢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02
在申请准备的过程当中如果选择了不符合自己能力擅长的专业,意味着会需要在竞赛和夏校申请当中,和其他擅长这个学科的学生竞争,很容易处于竞争劣势,导致无法拿到理想的竞赛奖项和夏校录取,对未来的申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03
在申请材料当中我们需要写一篇文书,阐述选择申请这个专业的理由。
这时候如果没有对一个专业的深刻热情,将很难写出有说服力、能够打动招生官的文书。尤其是如果这个专业是一个明显好就业的热门专业的话,缺乏能够打动招生官的文书也会让我们在竞争当中败下阵来。
04
美国大学特有的博雅教育对转换专业限制比较松。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实行博雅教育,大一大二的新生基本不会学习很多专业课,这也让美国大学的学生可以在前两年比较灵活的调整专业选择。
笔者在求学期间就曾经经历过生物化学→微生物→历史的转专业过程,三士渡也有学员也在大学中完成了国际关系→统计学的专业调整。
据统计,美国大学中大约70%的学生都经历过转专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申请一个符合当前能力兴趣的专业,之后进入大学经过进一步思考之后再做进一步的专业调整。
05
花无百日红。 有一些当下看着热门的专业,很可能在未来走下坡路。
新浪教育曾经在2010年统计最热门、最值得期待的专业,其中旅游管理和房地产都位于前五名,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两个专业已经是人人喊打。
而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的人工智能大发展,很多当下红火的学科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例如财会。近年来财务软件的大范围使用和智能化水平提高已经让财会类岗位的规模越来越小,今天认为的好专业可能在毕业后就会天翻地覆。
最后想说的是,大学学习的其实并不是知识,更不是技术,而是学习的方法,是Learn How to Learn。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只有具备持续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确保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