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今,我们已跨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所以,教育理念的创新成为重中之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复杂的社会因素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状态。
粗略总结一下,中外高等教育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入学的方式不同 中国由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考试,考试本身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利用并无害处,可是只通过一次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难免会有失公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制度排除了很多可能性,扼杀了某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给学生入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以美国为例,一般美国学生会参加SAT考试,一年可参加多次,成绩不满意可重新考试,学生不会感到压力很大。整个高中成绩会进行综合评定,而非一张高考试卷来决定,学生会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方面的爱好和才艺都可能会为入学加分不少,互助或者参与社区劳动也有可能计入入学考试分数,这就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全面”的社会人。来自任职教师的推荐信也会为学生的入学起到重要作用。这多方面的考量能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学生的整体情况,尽可能全面立体地反映学生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国外高校大都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用实力和能力说话。
学校办学定位的不同
一般来讲,中国的大学喜欢“全面”,喜欢“大而全”,喜欢照顾到各个学科,这样往往会造成“全而不精”的局面,大学定位不清晰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专才。很多大学一味追求专业多样性,追求专业“有用性”,而忽略自身办学能力和最初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难以满足行业需要。而国外一些大学则大多定位精准,各唱各曲,各司其职,不贪大求全,所以自然能培养出很多专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学校的内部结构不同
学校内部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向是本科教学,横向是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应该是不一样的。我国的高校却趋于雷同,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国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纵向简洁,横向丰富,而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纵向丰富,横向简洁。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放在次要位置。
师资的来源不同
我国高校的师资多数是学术型的,很多是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副教授或是教授。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社会经验都有单一和闭塞的倾向。而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大多数是从世界范围选拔招聘来的。对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很多教授和研究人员都来自政府机关、一线企业部门。他们经历丰富、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为高等教育、科研带来了非常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