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可以看一下孩子可能会在哪些方面需要适应。
思乡:生长了十几年的故乡远在万里之外,所熟悉的一切都变成寥寥数语的新闻信息;
思友:从小到大的玩伴一夜之间成了只能语音文字联络的微信好友;
孤独感:城市、社区、学校、住所和周围的人群全是陌生的。有些学生不善于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转而选择与国内的朋友打游戏借以摆脱孤独感。如果深陷于此难以自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影响学业;
完全不同的语言环境:以往在国内只作为一门功课的英语成为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语言,使初到美国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感到难以适应。毋庸讳言的是英语学习在孩子们过往的学习历程中更侧重于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留学的经历需要他们尽快能够达到熟练交流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学生普遍基础相对扎实的数理化等学科的成绩也受到影响,使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下降;
“自主权”产生的焦虑:有些没有家长陪伴的学生突然发现自己有了很多的“自主权”,没有人督促起床吃饭准时出发上学,没有父母喋喋不休的嘱咐和事无巨细的关照,没有了题海战术,没有了一个接一个的课后辅导,下午很早离开学校,大把时间自由支配,自己口袋里钱可以自己决定怎么花……突然大幅增加自由度使一些同学产生了新的焦虑,在不能积极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导致孩子生活不规律,消费无节制甚至荒废课业的情况;
从未经历过的“主动学习”模式:美国学校的老师会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多问问题,通过参加学习小组集体作业以及其他很多主动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地,或来自其他西方教育体制国家的孩子由于从小就在这种模式下成长,到达高中阶段对自己未来目标的设定已经相对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很强,目的明确。我们的孩子由于成长在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再加上初来时语言方面的限制会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从学校的反馈中了解到大多数中国学生可以顺利过渡,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中;
对升学(考大学)和前途的迷茫:客观地说虽然这里没有高考这种严格的升学考试,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还是很紧张的,他们需要在这四年中持续地为自己升入理想大学和专业做不断的努力。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方式不同,我们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和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尽快调整适应新的目标确定方式,改变在国内“听某某老师的话,考上某大某大”,应试分数决定命运的思维和行为定式,首先做到了解自己,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和学业目标,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高中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享受实现小目标的快乐和不断积累进步的过程,最终能够就读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综合以上方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 首先,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客观地帮助孩子确定学业成绩的目标;
- 在了解孩子真实水平的基础上,家长们首先做一做自己的功课,对美国的教育和升学方面的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客观分析自己孩子在全新环境下的优势,帮助孩子做好留学生活各方面的准备 , 平时也做好引导;
3 . 建议家长能够对孩子将来的学校等方面的情况提前做一下考察,对学校,包括周边环境有个感性认识;
第二
1 . 鼓励学生自己要主动融入学校氛围,主动结交新的朋友,多和寄宿家庭的家长沟通,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社会活动和课后俱乐部,这样对于顺利适应期以及提高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2 . 在校期间如果有学术和思想上的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如果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请通过指导老师联系学校心理教师。学校和教育局都有这方面的专家和社会工作者,会给学生很好的帮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原创信息如有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