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历史馆的名人名言墙上,有一段节选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于1916年春写的文章——《青春》——中的名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作为早稻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看到这段文字,我的内心十分激动,感受到了当年中国有志青年为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赴日求学的激情。
(一)赴日
上世纪初,中国一批有志青年东渡日本,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当中包括后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起过重要作用。
1913年冬,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愿望到日本求学,住进了早稻田大学附近的基督教青年会。在那里,他学习日语和英语,并于1914年9月正式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学习。
根据早稻田大学中国校友会提供的李大钊的学籍卡,卡上除了姓名、住址、籍贯等基本信息外,还有李大钊的入学信息。此外,在早稻田大学校史资料中心,有两本与李大钊相关的“学费领收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李大钊缴纳学费的情况。
根据相关文献,在日留学期间,李大钊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和思想学说,并结识日本有识之士,探索救国之路。
关于李大钊留学期间的学习情况,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安藤彦太郎在《架向未来之桥——早稻田大学与中国》一书中,展示了李大钊的成绩单以及详细整理了李大钊上学时履修的11门科目及对应的执教老师。
在早稻田大学任职的安部矶雄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日本的先驱,虽然李大钊并未直接选修他的课程,但在思想方面受其影响较大。相关专家认为,安部矶雄的思想触发了李大钊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二)回国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时任日本首相正是早稻田大学的创始者大隈重信。事件发生之后,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反响非常强烈,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文章被油印成册,在留学生中广为散发,引起轰动。在文中,李大钊写道:“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忠义之民,愿为国死。”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复辟。为了参加反对袁世凯的运动,李大钊于1916年1月短期回国。1916年2月,他返回日本,却被早稻田大学除名。不久,李大钊回到中国。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相关专家指出,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李大钊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革命造就了最初的一批共产主义者,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三)寻访
在早稻田大学历史馆中的知名学生名录中,可以看到李大钊的名字,和他他当年所写的《青春》(节选)。
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中,回望这位革命前辈的足迹。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教养成人。1913年,他东渡日本,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光阴荏苒,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年轻人手中。当代留日学子,应该要沿着革命先驱的足迹,继续奋斗、学有所成、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