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材料行业成为顶梁柱
但日本也并非“一无是处”。汽车产业及与化工材料相关产业领域,日本依旧对中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特别是需要稳健踏实的基础开发、品质管理的材料产业,明显是中国企业目前不拿手的领域。因此无论政府投入多少补救措施,就是再有一个10年,恐怕也很难追赶上日本相关产业的脚步。
不过另一方面,在汽车产业部分,由于电动汽车(EV)的发展,预期未来将会迎来飞跃性的技术革新,过去的技术有可能会一口气被淘汰。
特别是EV当中非常关键的电池技术,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领先。因此无法肯定的说,今后日本还能持续维持自身的技术优势。
中日技术行业上的差距
总体而言中日的技术差距会极速缩小,部分领域甚至被超越;而在个别一些行业内,日本的统治地位却似乎牢不可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个是对产业扶植的差距,另一个则是日本改良主义的弊病。
在中国,出身理工科的管理者相当多,对包含IT在内的各种产业构造与技术比较了解,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中国的对产业的扶植政策、以及技术的选择,相较之下就更能贴近大环境。
反观日本的产业扶植政策,只会不断的给予中小企业支援,几乎看不见针对尖端科技、或特定领域的指导方针。而对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政府基本上全丢给大型民间企业。
“外行指导内行”,一直是管理学上的大忌,但在日本却很普遍,前IT大臣竹本直一曾经坦白自己连电脑都不太会操作,引起过轩然大波。
日本政治人物以及行业领导层对技术的理解与关心程度的不高,才是最大的问题。
对新兴事物的踌躇不前
第二点,则是日本信奉的改良主义的弊病。
日本制造业相关企业,对于改良既有的技术非常拿手,但对新技术的规划却不太擅长。
这些技术工程师对话时,对于改良现有工程的部分,会非常热心的提出见解。但遇到平常不太接触的制品、或者新技术的导入时,人就会马上失去热情。
也因此在2000年代中期,“喜旧厌新”的日本大型制造商,经营恢复短期的繁荣,却造成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衰退。
反观中国在这一段期间,对无人机、EV、AI、5G等新技术与新产业的投资,却非常热络。
当然,单纯批判改良主义并不客观,只不过日本目前太过忽视对新兴领域的开拓与投资,是造成落后的不争事实。对于挑战新技术领域意识上的差距,正是造成今日中日技术差距大的一个原因。
其实,日本技术从当年的遥遥领先到如今逐渐被赶超,其折射出的官僚主义浓厚和排斥新鲜事物的问题恰恰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日本的技术行业想要奋起直追,真正要做的是观念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