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可能在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莘莘学子苦读数年,一举得榜光宗耀祖,可是,辛苦的结果真的到大学就解放了嘛?
作为社会和学校的过渡阶段,除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会人情世故,但又有多少大一新生高一荒废学业,大学四年恋爱游戏的,把原本塑造独立学习,挑战自我的时光给白白浪费掉。
作为世界顶尖名校,理查德.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
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
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 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 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 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如果要给当前中国大学“挑刺”的话,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课程设置中, 讲座式为主,而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收获。在斯坦福也有不少中国学生,他们刚来的时候,不敢提问不敢质疑,但看到身边的其他同学经常挑战老师,自己也慢慢在改变。第二点,中国高校让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太早了。学生在18岁的时候,还不了解大学课程,更谈不上感兴趣,这时候就让他们选择专业,并灌输就业的观念,这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本科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 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们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当然也有不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职业学校,这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在竞争如此紧张的今天,一场高考本本不足以定终身,上了本科更需要努力,不仅开发自己的智力,还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
上了本科不见得是成功,上不了本科也不见得就是失败,所以,一直保持着努力自学的态度,你总会是以后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