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高中生留学美国,做父母的需要准备什么呢?凭借我这么些年送学生出国,与父母打交道的经验,权且总结一二,给出一些很实在的建议。
一、阅读一两本介绍美国文化的书,
对美国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让自己心安,也奠定了将来与孩子交流的基础。这里推荐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震撼之旅——美国》一书,艾斯特.万宁著,刘春芳译。
如同姓名颠倒过来一样,中美文化的差异实在不小。如果对美国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将来天各一方,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牛头不对马嘴,时间一长,就丧失了与父母沟通的兴趣,认定父母什么都不懂,给予的意见自然不愿意接受,白白浪费了长者的智慧,也令孩子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 阅读一两本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自助书
安抚好自己的心灵,收拾好自己的焦虑,学习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这里推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无忧是一种选择》一书,米勒.米尔著,吴国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阿黛儿.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安燕玲译。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是独身子女的天下,十多年来,父母,特别是母亲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丧失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加之送孩子出去的父母多半都在45岁左右,单位里工作压力大,身体又处在更年期的边缘,孩子的骤然离开,身心被抽空一般,没着没落,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通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更多的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由此父母与孩子之间造成一系列的矛盾。比如说,孩子初到美国,时差颠倒,学习和生活事务非常繁忙,加上从来都是父母惦记孩子,孩子没有养成惦记父母的习惯,一段时间,甚至仅仅一周,没有孩子的电话或者没有在网上见到孩子的面孔,父母就寝食难安,上下折腾。如果招致孩子生厌,孩子会更长时间不与家里人联系,反正他知道父母鞭长莫及。
学生临行前,我经常送孩子的一句话是:take care。我先将这句话送给所有即将送孩子出国的父母:关照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身体,关照好自己的生活,关照好自己的工作。将焦虑的心情收藏起来,用坚定的目光送孩子扬帆远航,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勇气和智慧面对和处理未知的一切。因为,相信就是力量!
三、 学会一种网上聊天工具
比如:qq、msn、skybe,并在自家的电脑上安装好摄像头、耳麦等设备。孩子初到美国购买手机有诸多限制,很多学校宿舍里的电话线也是需要申请才能开通的,反倒是电脑一插上就可以使用,如果父母不懂用这些聊天工具,临了焦心焦肺。通过网络可以听得到声音,见得到图像,纵然孩子远在天边,仍有近在眼前的感觉,多好!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的世界,父母多懂一些网络知识,也不至于让孩子觉得自己太过时。
四、 通过网络
加入一个留学生家长博客圈,比如:关注留学圈、高中生留学圈等等,或者,自建一个留学生家长圈,在一个城市的,还可以走出网络,大家见面约会,互通有无,互述衷肠、互解寂寞、互相帮助。能送孩子出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家长,实力都相当,大家又拥有共同的话题,没有孩子的日子,也许会过得更精彩。
建议:在孩子出发前,与孩子约法三章,孩子如果违约,就暂停经济支助,并且严格坚决执行。
1、约定联系的方式和时间;
2、约定消费的额度。对于允许孩子在美国开立账户的,还要约定孩子必须递交账单的方式和时间,比如说,一个月哪一天将账单扫描发给父母审核。正常的小额数目不予过问,超过100或200美元的大数目,孩子一定要交待去处;
3、约定成绩报告的递交审核时间和方式。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管理学生的成绩状况,在学生报到的时候甚至报到之前,学校会配出学号,给出密码,开课一段时间或者一个学期后,学生可在系统里查到自己的成绩报告。特别是美国的高中,很多学校的成绩报告相当详尽,涵盖出勤、家庭作业、课堂表现、小考、中考、大考、老师评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一个学生的父亲就曾经感叹过,他对儿子在校状况的了解,在美国比在中国时了解得更为详尽、具体。
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词,叫做留学垃圾。孩子如果成为留学垃圾,我认为,与父母的意识不正确和放纵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难咎其责。如果认为送孩子到教育更发达的国家去了,孩子自然就能成长了、成才了,这是意识上的错误。如果因为心疼孩子,认为孩子一人在外,已经不容易了,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如果对孩子的学习出勤率和成绩状况两方面都不管不问,而美国的法律又对国际学生的出勤率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学校对学习成绩也有不低的要求,一年以后,危机就会爆发,比如说:被学校开除,被移民局勒令限时离境。我经常告诫学生的是,千万不要挑战美国的法律和学校的校规,一旦触犯法律和校规,谁也救不了你。那个时候,不成为留学垃圾,那才叫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