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General Eucation,简称GE。
随着海外教育热潮兴起,以美国部分精英大学和文理学院为代表的通识教育理念逐渐为国人了解。当问起为什么选择出国时,很多的回复是为了就业、留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错过了什么?
1、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也是英文「General Eucation」、「Liberal Stuy」的译名,指的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其核心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而并非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以及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学生情志的培养。
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2、通识教育(GE)包括哪些课程?
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eucation requirement)
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在美国大学的实际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中,liberal eucation 和 general eucation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两种不同的课程。Liberal Arts Eucation是以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即自由之人所需要的智识能力和素养,所以 liberal eucation 可以译为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而 Liberal Eucation 是 general eucation 的一部分,即最灵魂部分。文理学院就可以说成是提供的博雅教育,而哈佛、哥大、芝大等推行的就是通识教育,不适合说成提供博雅教育。
美国本科通识的主要特点有:
1、美国本科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希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消化知识,由于大部分美国本科学校采取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少利于老师有效的指导学生,学生因为也能得到更多的训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和研究时间,自主选择学习题目。
2、美国本科通识教育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美国通识教育强调写作的反复训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CEO认为经过通识教育的毕业生有着更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美国本科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对全球文化、非本土文化的理解,目的使学生具备更开阔的全球视野,提供处理问题和看待文化的新视角、新思路。
3、美国大学设立通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何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是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威廉•科比在 2003 年一次通识教育改革会议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当一所走过了近 400 年历史的大学回头审视自我时,这是一个最简单,却也最艰难的问题。
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哈佛就把本科生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主修课、选修课、通识课(此外还有写作课与课外活动)。主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深入理解,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深入钻研了某一复杂学科之后,不仅学会分析问题,还要能合理地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明白真正的智力探索与探究是什么意思。
选修课占四分之一,是为了让学生按照自己兴趣自由探索主修专业之外的知识,比如一个文科生偶尔也会仰望星空,追问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或者一个满脑子代码的计算机系学生可能也愿意欣赏一点贝多芬、莫扎特或者印象派。
剩下四分之三则是通识课( General Eucation )。所谓通识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无论他们的专业或者兴趣是什么。
谈到通识课程也必然会谈到自由教育(Liberal Eucation),与自由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有一种说法是自由教育就像教堂,专业教育则像医院。大家都知道医院是干什么的,但说不清楚教堂到底有什么用,但它确实有某种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慰藉和回答人的真正需要。自由教育的特点是「又宽又深」。所谓宽,是教给学生的整个知识范围宽,深则意味着要深入各个专业,每一门课都讲究深度。
自由教育和通识课程其实教的是某些学问的方法:比如你可以不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但会懂得如何将历史作为一种探究和理解的方式,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而一个在实验室鼓捣细胞的生物系学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道德困境。
在知识专业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自由教育的学习对于赴美学习的我们来说其实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回答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何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哈佛核心课程的设计者亨利•罗索夫斯的界定是: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在某些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成就;对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有深邃的理解;勤于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
受教育与技术训练不是一回事,尤其在西方「自由教育」的视野之内,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文化的与自然的--从而追求一种富有意义的人生。它要求一种历史性的视角,让一个人不至于陷溺于一时一地的现实考量,活得像一只「夏天的苍蝇」—艾德蒙德•博克。
4、以哥大核心课程为例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科学:选修三门,至少9个学分。
艺术:介绍西方艺术史。
文学:阅读当代文学作品。
音乐:鉴赏西方音乐史。
历史:介绍西方历史问题。
文化:非西方文化介绍。
逻辑与修辞:锻炼批判性的思维以及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表述。
这九门核心课程,看似涉及不同的方方面面,实则相互联系。例如,哥大规定在选“修辞与逻辑”这门课之前,必须先修“逻辑与修辞概论”或“批判性写作”这两门课,这种先行后续的课程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
其次,哥大的核心课程并不是与传统的课程相互脱节的,学生既有广阔的选课空间,又可以将通识类课程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随时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