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双元制教学模式,它通过学院内的理论教学和培训企业的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最终培养出理论和技术双优的人才,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高水准的技术人才,这也是德国工业长期能够在全球占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话虽如此,这似乎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并无二样。
2002年以来,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全国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但直至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
如此一来,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也普遍很低,而普通大学教育又重理论,实操性不强,学生往往是走上岗位才真正开始学习,名校毕业、高学历也难以成为找到好工作的王牌。整体面临着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尴尬境地。
而德国,同样是制造业大国,从中世纪就开始了学徒文化,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双元制教育,这种德国独有的侧重实践的教育形式大受欢迎,成为全球广受赞誉的教育模式。那么,它和中国的职业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德国的高等教育由综合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大学和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大学)共同构成,这四个领域分别负责培养社会所需的不同领域的高等人才,重要程度不分伯仲。
普通大学:负责培养各个领域的高端研究性、学术型人才,相当于国内的综合性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负责培养高级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将信息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艺术大学:艺术家的摇篮。
双元制大学:负责培养专业领域内技术过硬的实践型人才,将生产力落实到实践价值创造过程当中。
更确切地说,所谓双元,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职业教育主要有商业、技术、服务三大类,和中国学生择校标准不同,德国学生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学校的排名和名誉则显得不那么受重视。据有效统计,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80%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如此,我们似乎能够明白了为什么德国制造业如此强大。
此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以下几点还有着天壤之别。
1、社会地位高
欧洲具有深厚的工业文明背景,对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才十分尊重,在德国最高为八级的社会福利体系中,专业人才位列第六,仅次于政府高级官员。
2、收入福利丰厚稳定
获得工作的几率远超本科生,学生期间就有收入,工作后的平均收入在3000-4000欧元之间,且逐年递增,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完善。
而双元制大学学生上大学期间,学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主要由企业承担,不仅如此,除免学费外,每月还从培训企业取得津贴,这些津贴可以满足生活所需。
所以上大学可以说基本是零投入,而毕业后的薪金待遇又普通高于一般应用科技大学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投入产出比优势明显。
3、真正快速提升自己
工作使人迅速成长, 接受双元制职教的学生入学前,就通过双向选择与一家实习企业签约,学习中又由企业团队对其进行指导,使他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了解并融入该企业,熟悉企业文化,了解本专业领域以及生产、管理第一线的详情,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
在此期间,企业也充分考察、评价学生,根据该生的发展潜力、素质特点等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所以大部分双元制大学毕业生得以在实习企业直接就业。即便在其他企业求职,也因为已具备几年的工作经验而有非常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双元制大学毕业的学生,与其他类型高校毕业生比较,他们无论是在工作能力、管理能力还是领导能力等方面都非常优秀。据通过对其中30-40岁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双元制大学毕业生收入最高、担任职务最高、进入领导管理层最早。
4、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德国以外的双元制大学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有工作许可,工作5年可取的绿卡,8年可入籍。既不必花费几十万元办理移民,也不必受出入境时间和次数的限制。
只要有工作,就有欧盟居留权。而随着近些年国家出生率难以提高的问题,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经济体有意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移民政策,招收非欧盟国家学生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或对我的文章进行评论、评论点赞、收藏,或者直接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