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之争由来已久,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影像、文字资料,还采访了数名美国名校的毕业生,我们发现:
中美教育差距根本不在看不看重考试分数,而是在视野和价值观上。
BBC的经典纪录片《人生七年》(7Up),是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系列记录片,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上层社会。此后每隔七年,BBC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一直到他们五十六岁。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 John 和 Anrew 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 七岁的 John 和 Anrew 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
50 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精英家庭的孩子一路上好学校,身边都是牛人,他们能够大大扩展视野和见识,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所在,也能明白, 每一分成绩的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汗水与坚持。
问题是,什么是好学校?
在中国大学,学长学姐会告诉你,上进=考证,管它什么证,都去考!你学英语,也去考计算机证!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
出国申请,就是托福满分和金光闪闪的GRE/GMAT,申请最牛的商科,在美国得到4.0GPA,毕业后在华尔街或500强找到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
但是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忙着改变世界。
受访者说,他的几个学长,因为见到柬埔寨儿童的校舍破旧,所以暑假自发组织去帮柬埔寨儿童修学校,后来他们的组织越来越大,成为了关注柬埔寨最大的公益组织之一,在柬埔寨建了几十所学校。
扎克伯格建立Facebook最初的愿望是建立一个社交网络把大学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后来却建立了百亿社交网络帝国。
乔布斯坚信,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所以创造了Apple,改变了世界。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梦想一直在航天事业,2月初,SpaceX造出 现役运力最强火箭 —“重型猎鹰”(Falcon Heavy)火箭首飞成功,顺便把他的特斯拉也送上天。即使阿姆斯特朗也曾站出来否定马斯克的梦想,但他从未迟疑,坚持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 马斯克在SpaceX实验室
有人说,我觉得美国同学特别笨,连加减乘除都不会。但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因为那里有这样一批牛人, 他们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直觉,永远不让任何权威来评判自己的使命,坚持下去,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