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找国内学术界有名的人,虽然没什么交集,但是托关系搭上。首先,这个人未必在外国有名,可能一提都没人知道。另外,没有交集的关系,内容一定是空洞的。
误区二:国外某老师,来国内做过一次短时间讲座或者研讨会,打算找其作为推荐人。这个和误区一基本类似,没什么太大价值。
误区三:找学校校长或者主任,或者学校的特级老师写推荐信,但是没有教过什么课,这样的推荐信也丝毫没有意义。
误区四:我有国外的亲戚或者朋友,这个是所有海外学校都不允许找的推荐人。
最好的候选人应该是这些人:
第一类:曾经在国外交换过,授课教授对您的表现比较满意,并且印象深刻。
第二类:有summer school或者训练营项目,认识教过或培训过你的国外教授,对你在项目中的表现赞赏。
第三类:外国的教授和你们学校实验室有合作,寒暑假在国内呆过至少一个月,指导培训项目,对你学术水平熟悉。
第四类:国外客座教授,无论现在是否在国内,曾经教过你课程,对你有所了解。
第五类:寒暑假在国外申请了带薪实习项目,或者交流访问项目,认识了相关领域的教授,并且有合作过。
第六类:教过你相关课程的老师,和老师有科研项目合作,或者竞赛辅导老师。
第七类:国内授课老师中,有在国外读书经历,并且你这门课程和申请专业相关,分数高,课堂表现好。
第八类:国内授课老师,教过你课程,你有除了课堂以外的活动、调研、会议辅助或者是参与这位老师的paper编写,和这个老师产生了交集。
为什么学术推荐人要这样找?
因为现在的纸质推荐表或者是网推,学术推荐人都要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第一个:in what capacity o you know the applicant?你是如何了解这位申请人的?
第二个:评估申请人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智力水平、创新能力
勤奋努力等,还需要对比在你认识的学生中,该申请人的水平在top多少?你比较的群体是什么?不了解,没法填写这些信息表的。
尤其在找一个国外对你不很了解的推荐人,他们因为会尊重真实性,会写的比较水,甚至有的会评价一般,对你的申请结果带来的影响是糟糕的,还不如国内推荐人的推荐信有分量。
另外,职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内容。在有内容的前提下,再找职称高的。所以找推荐人,一定要慎重。如果你不确定,可以case by case 咨询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