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莫斯科工业大学是一所中等规模的理工科大学,现有五个系:力学与控制系,工艺系,信息工艺系,经济与管理系,物理-技术系。全校教职员工7000多人,其中教师600多名。在教师中有65名科学博士,290名科学副博士。两名列宁奖金获得者,6名国家奖金获得者,17名前苏联部长会议奖金获得者。有10名教授成为俄罗斯科学院及各个国际科学院的院士及通讯院士。
该校过去和现有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卓越专家和学者,例如已故的学者有:前苏联科学院院长米·瓦·凯尔迪什,前苏联机床科学学派奠基人、机床研究所所长尼·谢·阿切儿康,列宁奖金获得者、机械制造工艺科学学派奠基人巴·谢·巴拉克辛,机械原理科学学派奠基人乌·瓦·多布洛沃尔斯基,尤·阿·格列尔,精密测量科学学派奠基人依·也·哥罗杰斯基,刀具科学学派奠基人依·依·谢苗钦科,焊接科学奠基人帕·帕·拉扎列夫等。截止2013年仍在任教的著名学者有:尤·米·索洛缅采夫(机床适应控制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阿·谢·维尔夏基(刀具及表面处理技术),乌·利·沙松基(数控系统),瓦·阿·普什(精密机床设计),乌·依·苗钦科夫(结构力学),瓦·依·杰列谢夫斯基(精密测量),瓦·谢·库列索夫(机器人),叶·巴·伏洛诺夫(计算机车间作业计划及调度)等。
截止2013年,莫斯科工业大学不仅是一所教学单位,而且已建成为一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其中包括俄罗斯科学院设计与工艺信息研究所分所,以及科研-教学-生产中心网。
莫斯科工业大学与世界上国家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企业保持着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原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主要是培养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人材,专业面比较窄。进入九十年代后,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校的学科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原来机 床与工具专业基础上增加了一批新系和新专业,形成了综合性理工科大学的格局。莫斯科工业大学的本科教学仍然实行"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但是加强了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十分重视实践课教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平均为50%。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都是当前科技方面最新的应用课题,其中不少的课题完成后获得应用,有的获得了专利发明权。
由于莫斯科工业大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几十年来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教材及学术专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我国五、六十年代"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所用的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基本上借鉴该校的教材,或者使用该校教材的中译本。莫斯科工业大学有出版社,但是,截止2013年俄罗斯的教育和科技出版事业同样面临困境,因此,每年出版的教材和专著的数量大大减少。著名教授手中的高水平书稿因经费问题无法付印。和原苏联一样,俄罗斯高校不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只有推荐教材。书籍的售价较高,学生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基本上从图书馆中借阅。
学生的专业选向发生很大变化。以莫斯科工业大学为例,该校的"经济与管理系"成立不到五年,现在是最热门的系。该系主任在招生专业介绍中指出,"学生选择经济类专业的出发点是收入高,工作条件好。坐办公室,轻松简单。他们认为,经济类专业不必学习高等数学和精密科学,这是极大的误解"。外语课已由过去以德语为主转为以英语为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提高。这除法了与教学计划的个性有关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所致。
莫斯科工业大学夜大学成立已有40多年历史,主要招收在职人员。为鼓励他们入学,国家对他们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带薪学习,有休假,考试及生产实习阶段有一定时间全脱产学习,毕业论文阶段有四个月全脱产学习等。考虑到社会及经济状况的变化,例如企业过渡到股份制,出现了失业现象等,夜大学的方针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即:各种学习期限,收费入学,自由选修课程,双学位,有日校和夜校两种类型等。
1996年二月该校组建了"预备及初等专业教育中心",以提高本科毕业生和所有希望获得工程训练的科技人员的水平。有日校和夜校,学习期限为9个月或12个月,毕业时发给第二学位文凭,自费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