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界工作大都是big ol‘ boy
big ole (或ol)boy的其中一种用法就是:说好处留给好哥们,不管任何条件。比如,有人说川不靠谱总统的各大部门的任职都是给自己的big ol’ boy,不管这人胜不胜任。
美国工业界更不用说,都是找熟人,越小的公司越严重。有些有限责任公司(LLC)都是家庭成员包干了。熟人才好,放心,不会偷学了技术就跑路。大公司还好,可以内部推荐(internal reference),最后还要面试,至少不至于招到太差的;对于应聘者,哪怕没拿到offer,也至少是获得面试经验。
当然,也有一些职位是通过网上投简历拿到的,但比例较低。这些职位多般为技术类或入门级(entry-level),而且公司着急用人。此外,也有通过猎头招到的,但多般是无福利的合同工(contractor)。
留学生硕/博士毕业了,如何能敲开工业界的大门?一是靠运气,二是靠人脉,三才是靠实力(科研)。公司凭什么招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还得花时间人力、物力去培训。就算招新毕业生,也是招在本公司有过实习(intern)经验的,轻车熟路,好上手。所以毕业生就别抱怨了,人家拒你是有充分理由的,博士学位不管用,发science nature都不一定行。只有运气好到爆棚,就狗屎运撞到了,才能有offer。
那么平时除了考试搞学术发文章,就要广建人脉网络。出去开会是一个好机会,有些会来事的经常去找人套磁,尤其是一些公司的来做报告或展板、展台的人。拿到一个名片就是胜利。不仅要参加学术会议,还要多参加一些同专业的交流会,尤其是当地的同行的聚会。参加会议和人家聊天不要太着急(aggressive),多提问一些有意义的,不能一上来就问要不要招人。聊得投机的时候,随口问一下这个项目以后怎么发展啊,需要哪类人才之类的,旁敲侧击。用华人直销拉下线的对话(三句之后问要不要买产品)是行不通的。
此外,华人的网络也要充分利用,虽然有一些华人比较奇葩,口头上说给内推,等到真正要他出力的时候就各种搪塞了,这种人不少,但不代表没有可信的,有一部分华人还是很挺后来人/新人的。遇到奇葩就拜拜呗。
其实最重要的环节是通过导师来搞人脉。可惜了,大多数华人老板(导师)都是脑残,生怕自己的手下走,整天一副活寡妇的心态,看到一丁点手下要搞外关系的迹象就大刀阔斧斩断,口口声声说这都是为你好,好好做实验,以后发文章了,工作自然来了。都tm的瞎灌汤水,扯淡。看看那些提携手下的导师,开会期间会有一个组委会(committe)内部晚宴,一再带着自己的手下参加,这样认识业界的各种大牛。这才叫良师益友。导师一句话推荐,胜过你自己去写十万字自荐信。混的好的华人老板深知这点,手下混好了,自己名声上去了,路自然就宽了。
没有华人老板的帮忙,自能自己去广交界内人士了,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比如LinkeIn,发Inmail去自荐。LinkeIn这几年做大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要留心,一些骗子也混在其中,要擦亮眼睛。其它的社交网络也行,比如一些行内的协会网站等等。
第三就是硬货——科研实力了。为啥放在第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家不看文章,只看学校排名,导师名气,因为发文章不代表啥。专利有用吗?有可能,但大多数没用,因为基本上都知道专利是导师或者学校的。其实公司的活,除了新产品研发之外都已经很成熟,不需要像搞科研一样去出新,只要有能力干活就行。也难怪人家要小本,啥都不太懂,来了告诉干什么就干什么,没那么多唧唧歪歪;硕士也还行,做点稍微有技术含量的,也不需要太多创新。你一个博士来凑什么热闹?没必要,说的好听就是说你过于优秀(over qualifie),说得不好听就是浪费钱反而招一个说不定一言不合就跳槽的博士毕业生来自寻烦恼。
既然这样,怎样才能拿到面试机会?简历是关键,写好简历,为每个职位修改简历,尽可能与招聘职位相关联。但不能瞎写,没做过被别写。要简洁明了,一页就够了,除非你要投研发职位。第二是要多投,多找内推,找见过的/聊过的人打听信息。第三是多投。第四是准备好每次可能的电话面试邀请,不管是人事部HR还是猎头打电话,都要诚实大方自我介绍。
心态要放好。明知道工业界都是goo ol‘ boy,就别怕被拒。总有一个职位会给你offer的,哪怕那个职位再怎么不如意,不得已就先就业再择业。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