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出国后,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国外的生活与国内生活的差异。这种差异一部分是来自一定程度上语言的障碍,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当然,如果各位同学仔细观察,就算都是西方国家,不同国家在某些方面差异也是非常大的。这里,我们只是找出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共同点,然后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直接拨打柯老师电话或者点击“线上咨询”。
饮食生活
首先,西方国家和我们在吃的食物上有本质区别,关于这一点,答案是毫无疑问的,这也不是我们要去纠结的重点。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对食物的态度。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对于饮食似乎倾注了太多的情况。无论大小事情,大到过年,小到朋友之间聚会,中国人的思维都是要去一块吃个饭或者喝个茶。换句话说,在中国人眼里,吃饭是具有极强的仪式感。然而,相比来说,外国人对吃饭并不是很在乎。很多大学生可能午饭也就是买个三明治,在等车或者什么空闲时间就吃完了。还有些学生忙的时候,有一顿没一顿的情况屡见不鲜。
其次,就具体吃的东西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区别。大家也都清楚,即使目前饮食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基本不太可能吃不起了,不舍得吃的问题,但是我们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跟西方国家相比来说,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其实,西方人之所以那么喜欢吃肉类食品,除了传统的饮食习惯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外国人有着很强的健身文化。在国外,早上跑步,去健身跑步和练上肢力量非常普遍,无论男女。而相比来说,中国人健身的比例可能就会低的多得多。
从喝的东西来说,外国人也喝咖啡,茶,饮料,这跟中国人的饮品选择几乎没有区别,而最大的区别是外国人不喝热水。如果喝水的话,也是只喝冰水。这一点,大家只要去一些西方国家的机场就可以发现。很多机场是没有接热水的地方,只有常温水。如果人们要热水,必须要去那些咖啡店里面,可能还得收费。
人际关系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权力等级概念还是非常的薄弱的。这点与中国几乎完全相反。可能很多学生说,我们出国读书,不会有什么等级之分,权力争斗。这里需要辨析的一个概念是,这里的权力并不是阶级,而是不同职位,不同角色的人之间的关系会更近。例如在国外,孩子与父母之间说话方式和孩子跟朋友的说话方式无异。包括在学校里,老师和很多学生之间就是朋友关系,而并不是像中国课堂那样,老师需要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在国外的大学阶梯教室课堂里,当教授在讲课时,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的时候,很多国外学生都会随时打断老师,举手提问,老师很多情况下都会解答学生的疑问,甚至是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在平常生活,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例如在校园里,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接近的。如果路上有个女孩拖着非常重的行李,会有人主动帮忙把东西送到公交车上。大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友好。
生活态度
在中国,攀比心理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跟别人的比较。就算客观来说,某人的生活非常的舒适,但是还是会同周围的人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幸福。包括很多用来撑面子的奢侈品,车等。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中国人是一定程度上为别人而活。而外国人则完全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这也就是在国外,很多有钱人,有权力的人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看来相对来说比较的低调。因为很多外国人的心理是,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有权人,那是你自己的生活,跟我无关,也不代表你比普通人更加的superior. 普通人不会去关心其他的人,也不会去崇拜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大家都是平等的生活方式。
而且,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赚钱并不是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事情。外国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娱乐生活。例如在公司中,一切都是按照员工的劳动合同来走。如果有加班的需求,一切都要看员工的个人意愿。即使加班的工资是平时的两倍或者三倍,很多人也不会愿意去做,因为他们会说“I have alreay got plans”. 那么,他们的plan是什么呢?可能是和朋友约会吃饭,在家追剧等。而中国员工可能更多的选择加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理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