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参与的活动中能成为组织者、管理者或领袖,也不是所有人对真正参与的活动都投入满腔热情。
因此不要为了参与活动而做活动,不要认为参与了慈善活动红十字会活动,学校看到了就认为你是很善良的学生,然后就录取你,相反,利用课外活动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
2、在课外活动策划这块,一定要诚实。
你应该专注于两到三个活动中,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在填写common app的时候在课外活动背景那填的满满当当。Common app的活动背景处需要填写你活动的时间,一周花多少时间,一年花多少天/月,所以较长时间的做这两三个活动更有意义,你的领导能力,团队精神才更容易展示出来。
3、把课外活动放在学校的背景之下进行评估。
曾经有位常春藤联盟学校的招生官说过:课外活动都是放在学生所处的环境中来进行评估和考量的。如果你的学校只有 200人,学校不可能有很多的俱乐部让你来参与和选择。所以,在组织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你所处的环境,如果你策划出来的活动都不太具有实际性,那么申请的时候是不太具有可行性的。
4、不要为了活动而组织活动,让热情和兴趣指引选择。
全身心投入一个对你来说具有极大挑战性的活动,跟仅仅参加一个普通而不费力的活动相比,这之间是有巨大差异的。不要放弃可能引领自己对未来职业的热情,这句话在哈佛的网站上曾看到过,相信这也是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这些热情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所以不要轻看了这些活动,喜欢电子游戏,能在活动中做出有挑战性的活动,也一样的能取得成就,未来学生还有可能成为电子游戏的某大公司创业者,喜欢足球,有热情,所以有可能会成为体育记者。喜欢帮助弱势群体,将来也许会建立非营利性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如果这些活动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就算再普通,也要去做。不是只有很大的活动才能加分,只要是你投入了极大热情的活动都能为你加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课外活动,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为了申请美国名校而参加的课外活动,而应该被视为可以投入热情做一件事情的机会。课外活动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等方面。我们常说学校会去评估学生的性格特点究竟是否是和学校匹配,究竟怎么看匹配,其实就是从这些课外活动中体现出的个性来评估。
了解活动背景在申请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美国大学是怎么看待这些活动背景,同学们才能更清楚前进的方向,更清楚如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背景提升?
1、实习、工作经历
是否需要参与实习或者是工作呢?首先考虑下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托福和GRE成绩是否刷出来了,如果还没有刷出来,建议先考试,因为成绩是决定能否申请,申请什么档次的学校的前提。如果自己能安排好实习和复习,有信心把成绩在合适的时间考出,而且实习的公司比较有名,比如世界500强,工作的内容和申请很相关,也可以先去实习或者工作。
除此之外,有些专业申请,学校明确要求最好或者是必须有实习经历,比如管理学相关的专业,像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工程管理、公共卫生下的政策与管理,如果同等硬件条件和院校背景,有实习或者工作经历的学生更占优势。
2、课外活动(包括学生会、志愿者等)
除了简历中主要的科研背景,学校还会关注学生的课外表现,从中看出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性格,比如领导力、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等。真实的写自己的课外活动,没有必要专门去参加,因为占主要影响的还是科研背景。
另外针对特定专业,可有重点的来突出一些经历。比如申请管理相关专业,可以突出作为领导的经历。
3、论文(包括期刊及会议等)
针对硕士申请者,如果有论文,可以给申请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对申请影响也不大。针对博士申请者,最好能有论文,如果没有,科研背景最好比较丰富。因为不管是论文还是科研项目主要目的都是证明申请者的科研能力。有论文也不代表什么,论文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处于第几作者,是一作,还是只是挂名?论文发表的期刊是校级、国家级、还是国际级别的?影响因子大小是?
建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论文尽量写成英文的,作者排名尽量靠前,发表的期刊最好是国家级或是国际级别的核心期刊,论文的影响因子越大越好,这样的论文含金量比较高。如果论文的内容和教授的研究比较匹配,对申请会很有帮助。针对比较大型的会议论文也是同理。
4、获奖证明
一般大学期间或者大学之前的和申请者所申请专业特别相关的奖励证明,比如奖学金、比赛证书、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奖励证书,能证明学生的优秀程度和专业度,在简历中体现就可以。这些奖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没有对申请影响也不大,但是如果你有一些国家级的重要奖项,那么无疑对申请会有很大帮助!
5、助教助研经历
和上面说的论文一样,如果博士生有类似的经历,对以后申请读博期间的助教和助研奖学金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机会,而且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尽量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