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在留学初期对留学地的语言、交往礼仪等方面尚不熟悉,在同老师交往时,如果交流不畅,双方极有可能产生误会。因此,语言交流带来的问题不可小视,如果在一开始因为语言使用不当得罪了老师,会不利于后期的学习,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
因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别,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并不相同。相比于国内,国外的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参与度,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由于一些中国留学生在初到海外时,难以适应国外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会给老师留下不太好的印象,从而造成老师 “爱找麻烦”的错觉,这不利于双方今后的交流。
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有些老师可能会误认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如果课堂汇报和论文做得不够细致,或者没提出新观点或结论,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你在敷衍他的课程。这些都可能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当海外学子和老师发生误会或分歧,该如何处理?答案就是积极沟通。
首先要认识到留学环境和自己之前所处的环境不同,要积极适应环境,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面对新的环境,要尽快熟悉留学目的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避免因文化差异发生冲突。但如果真的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要积极和老师沟通,而不是逃避甚至陷在误会中,不走出来。
遇到问题与老师开诚布公地沟通,采用平和而不是激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是大多数学子的共识。大多数老师都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如果确实与老师分歧较大,也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导师。
相关留学专家表示,在国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相对自由,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愿意和老师积极沟通,师生关系就不会太差。
如果师生关系处理得好,有时候老师不仅可以在学术上帮助留学生,甚至彼此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