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会常春藤
1825 年,来自马里兰州的 Beneict Joseph Fenwick, S.J. 成为了第二任波士顿地区主教。他是倡导 “波士顿城中学院” 这种理念的第一人,期望通过兴办教育来为他辖区里的年轻教区培养新一批领袖。两年后,Fenwick 在大教堂的地下室里开办了一所学校,亲自教导城市里的年轻人。但是他吸引其他耶稣徒作为教员的努力受到了地理因素和当地清教徒精英阶层的阻挠。最终 Fenwick 于 1843 年辞职,并在麻省的伍斯特镇 (Worcester, Massachusetts) 创办了圣十字学院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期望获得更大的办学自由。
与此同时,在波士顿兴办学院的理念由 John McElroy, S.J. 继承,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服务于当地日益增长的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裔移民群体。在经过耶稣会上级批准后,McElroy 开始筹款并于 1857 年在当时的波士顿南郊购置了土地。1859 年,学院孤零零的校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但却在短短两年后因为内战的爆发和无法从反天主教的州议会处获得办学许可而关闭。1863 年,命途多舛的波士顿学院的办学许可终于获批,成为了麻省的第二所,波士顿市的第一所耶稣会高等学府。Johannes Bapst 被选为波士顿学院的第一任校长,并将原来的校园建筑重新投入使用。
接下来的数十年间,波士顿学院以七年制的高中本科连读形式运作。第一批入学的 22 名学生年龄在 11 至 16 岁之间,课程大纲则参考了耶稣会的标准学习纲要 (Ratio Stuiorum),强调拉丁文、希腊文、哲学和神学的重要性。20 世纪初,波士顿学院的学生数超过了五百人。校园的扩张无可避免的造成了高中部和大学部的分离,不过直至 1927 年高中部才正式独立出去。
1907 年,新任校长 Thomas I. Gasson, S.J. 认为学院狭小的校区与未来扩张的需求不相匹配。受到当年麻省总督 John Winthrop 将波士顿视为 “山巅之城” 的启发,他希望波士顿学院也能成为一所世界知名大学和彰显耶稣会学术成就的灯塔。履新不到一年之内,他便购买了位于波士顿以西的 Chestnut Hill 上的一座农场,并为征集新校园的设计规划而举办了国际竞赛。1909 年,新校园正式破土动工,但在四年后建造预算就已经赤字。学院发起了一系列的募捐运动以确保校长的愿景能最终得以实现。
1920 年,大学依次成立了文理研究生院、法学院、高级研修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院、商学院、护理学院和教育学院。大学于 1927 年第一次给女性颁发学位,但直到 70 年代才正式采取男女混校。随后,美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和教会世俗化的趋势,加上学院本身面临的经济困局,都令学院开始反思自身的目的和使命。如今,波士顿学院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的私立研究大学,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前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都是其杰出校友。
2.本科商学院享誉国际
波士顿学院每年颁发超过 3800 个学位,涉及 50 个学术领域、11 个系所。比较热门和强势的专业有金融、会计、历史、心理、文学、政治学等等。全校有近 800 名全职教师专注于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中 93% 的教师拥有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BC 的课程小而精,而且由于国际生比例较少,在不少课程里你也许会是少有的亚洲面孔,而这也正好给国际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彻底融入美国社会和课堂的机会。
波士顿学院共设立了八个学院,其中文理学院、高级研修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提供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其余四所学院均为研究生学院。文理学院 (Robert J. Morrissey College of Arts an Sciences) 成立于 1863 年,是波士顿学院成立的第一所学院,也是该大学最大的学院。该学院提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严谨性,专注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商学院 (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 是享誉国际的顶级商学院,常年在美国本科商学院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学院提供以道德实践为基础的商学关键技能,开设有会计、商业法与社会、金融、信息系统、管理与组织以及营销和运营管理七大学术部门。由于学院在北美地区有很强大的校友网络,又是各大投行的目标学校,因此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上优势较大。
BC有一个专门选课的系统叫做 UIS,学生需要用自己账号选课。学校的要求是修完 120 个学分才能毕业,但同时不鼓励学生每学期过度选课 (overloa)。学校每门课约是三到四学分,每学期修五门课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不包括讨论课和实习课)。一般只要不修课超过五门,就不算 overloa。学校在大一上学期强制规定学生不可以 overloa,大一下学期时如果想要 overloa 的话,学生 GPA 要至少达到 3.6 分。
BC要求总共修 15 门核心课程,所有本科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艺术课程、一门文化多元课程、两门历史课程、一门文学、一门数学、两门自然科学、两门社会科学、一门写作,还有两门神学和两门哲学。对于留学生来说,神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是非常新奇的,如果不是强制要求,学生可能没有机会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过,波士顿学院的留学生表示通过哲学课程,宗教学课程都受益匪浅,对自己不曾了解的领域有了新的认知。
3.强调服务与奉献的校园文化
波士顿学院主校区有一百一十六英亩的校园,坐落于波士顿西郊,距离波士顿市中心约有六英里。校外有一条直接通往市中心的地铁绿线,BC 也是这条绿线支线的终点站,因此学生们从 BC 坐地铁进城是非常方便的。BC 校园里拥有北美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因而已被列入历史遗迹受到保护。以第一位校长名字而命名的巴布特图书馆 (Bapst Library) 开放于 1928 年,被评为 “世界最美丽的二十五所大学图书馆” 之一,另一所麦克伦艺术博物馆 (McMullen Museum of Art) 也是当地知名历史景点。
BC 有自己的特殊住宿项目 (Resiential Program),尤其推荐给大一新生,其目的是帮助新同学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每一个住宿项目在每周都会有小组聚会,进行一些相关的主题讨论。例如, “健康生活项目 (Healthy Living Program)” 会经常安排针对科学释压、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心理健康这类话题的讨论,也会带着同学一起制作大学时间计划表等等。如果不申请这类住宿项目的话,学校将随机为同学安排住宿的校区。
BC 有着历史悠久的宗教传统,一直秉承着 “为他人的男人与女人 (Men an Women for Others)” 的理念,是一个很看重社会服务的学校。整个学校最有特色的活动应该就是志愿服务类活动了,也有相当多以此为主题的社团。而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社会服务社团就是 4Boston(谐音 For Boston),他们每周都会组织学生进城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但这个社团可不是谁都可以去的,申请人需要先写两篇论文,再完成三轮面试,方有机会加入。这么严格的挑选制度,足见其对志愿服务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