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PS, CV)、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套磁(Approaching a supervisor) 和面试(Interview) 是申请博士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带同学们了解一下怎么和导师进行套磁吧。
1. 为什么要套磁?
套磁指的是申请人通过E-mail或者其他方式与教授联系,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提高被录取及拿到奖学金的几率。有些院校甚至要求在提交申请之前必须先找到愿意接受申请人的导师才能递交申请。如果遇到特别nice的导师,甚至会指点你的proposal的修改。
2. 应该跟谁“套磁”?
一般来说,招生的教授分为以下两种:
(1). 行业大牛
这类教授已经被套磁到麻木,有着比较固定的招生习惯,要求也十分严苛。他们一般观点分明,希望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研究,适合想跟大牛出重要研究成果,或者不看重个人兴趣和创造力的学生。当然,跟着主见多到飞起来的导师也不一定能躺赢,他们可能频繁要求学生改变研究方向,不能保证每次投入都能出成果。
(2). 非行业顶尖的导师
除了总裁型导师,还可以选择没有那么著名的教授,比如助理教授等等。他们一般有一定的启动资金、需要人干活,并且对招生没有那么固定的要求。一般而言,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也会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但是要出顶级的研究成果,就比较困难了。
以上只是个大概的分类,在深入接触之前,很难仅仅凭借title就对导师做出判断。如果对导师的风格十分介意,可以在套磁阶段进行深入的沟通。切记,一定不要对同一个部门的导师批量套磁,一般同一院校的教授之间都是会有交流的,如果觉得申请人不匹配自己的研究方向,可能还会转给组内的其他老师,这就非常之尴尬了。
3. 套磁之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呢?
简单来说,就是做到知己知彼。第一步当然是明确自己的目标院校和研究方向。接下来,就需要对自己选择的导师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精准套磁,事半功倍。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步:
- 搜寻目标院校的相关专业要求
- 筛选你感兴趣的领域的教授
- 阅读教授网页,并在各个委员会、论坛报道中尽可能搜集导师信息
- 尽可能查阅教授的在线出版物,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4. 套磁的重点
归根到底,教授录取博士生,就是希望你对他的研究有所帮助,因此看重的是申请人是否有一致的研究认知 ,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回答好了这两个问题,套磁就没有大问题了。
(1). 体现研究的兴趣
这就需要在准备的时候深入了解教授和自身的科研兴趣点 。在这部分,可以重点突出自己的科研背景,对研究方向和教授的理解,以及自己在这方面有过哪些努力。
当然,如果自己的兴趣点不匹配,套磁缺乏真情实感,那么基本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哪怕成功了,读博期间对自己和导师也是种折磨。
(2). 体现自身能力
这部分围绕自己能给导师带来什么价值,清晰地说明自己的项目论文情况、掌握技术,以及发布过的期刊文章。其他的能力比如奖学金、GPA、英语成绩等等如果非常优秀,可以适当地提一下,但切记不要喧宾夺主。
(3). 表明自身需求
明确提出自己想加入教授部门工作的心愿,对研究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导师回了邮件,第二封邮件要尽快回复,做好有针对性的交流,但要拿捏尺度,不要太急功近利。如果老师迟迟没有回复,不要气馁,可以在一个星期后继续给老师套磁,主要结构还是以上三点,但内容不能一模一样,可做适当修改。
5. 什么时间套磁合适呢?
如果做好准备,那么从入学前一年9月就可以开始了。这个时候教授基本上确立了招生计划,和教授的交流时间越长、越深入,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并且你可能获得非常有用的建议,套磁的目的性也不会显得那么明显。如果在申请旺季开始(12月到来年2月),教授的邮箱里会收到众多的套磁信,有可能会导致导师漏看了其中的套磁信,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要避开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