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很尴尬了。
考研的学历歧视
首先是保研生,各大985/211院校的保研生比例都占总招生名额的40%以上,像是浙江大学2017年、2018年招收的保研生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了, 2019年更是由于缩招,再一次提升了保研生占比,达到了54%。
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看似公平,实际上你和另外340万人去竞争的,只是别人选完剩下的名额罢了,而就单单是这剩下的名额,又轮得到我们二本院校背景的考生吗?
好不容易考过了初试,捱到了复试环节,英语、专业课的学习进度差距有多大就先不说了,毕竟咱们普通考生也不乏用功努力的孩子,有差距,但因人而异吧。
真正体现差距的是在复试面试的环节
“你本科期间做过多少个项目?”
“你发表过论文吗?”
“你实习是在什么企业?”
“你有科研经历吗?”
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能够给出让教授满意回答的二本考生又有多少个呢?985/211院校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各种夏校、竞赛、科研经历中度过,而二本院校的学生,可能只在寒暑假去过校外的便利店打过一天60块钱的兼职而已。
万一第一志愿没考上,到了调剂,那二本考生们就更惨了。
以山西大学为例,2018年接收调剂的109个专业中,就有34个专业提到了对考生本科院校层次的要求。不少专业点明,“第一志愿为原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将被优先调剂。
“仅接收本科985/211的考生”、“本科985/211的考生优先”面对这样一条条赤裸裸的区别对待,我就想问一句:
为什么不出国呢?出国它不香吗?你用来考研的那些报培训班的费用,报个语言报个留学它不香吗?你做好留学规划来申请到比国内大部分211/985院校排名高到不知道哪里去的海外院校,比起你在国内考研处处碰壁处处受排挤的体验,它不香吗?
让我们简单举两个韩国顶级大学的例子吧
成均馆大学
全球QS综合排名第95名,全亚洲第10名,全韩国私立院校排名第1名。 全球综合相当于国内 中国科技大学 (QS排名89)、 香港理工大学 (QS排名91)、 南京大学 (QS排名122)。
而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3月入学季,我们金吉列学子第一批被录取的7名学生中,有4名来自国内双非二本院校,分别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试问如果这些院校背景的孩子在国内考研,又能考到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的哪一所呢?
汉阳大学
全球QS综合排名第150名,韩国中央日报韩国综合大学排名第2名。 全球综合排名比 南京大学 (QS 121)稍低,但是比 武汉大学 (QS 257)、 同济大学 (QS 365)、 北京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两所院校并列QS 277)、 中山大学 (QS 287)这类国内前列的985/211院校比起来,那排名可高多了。
而本次汉阳春季入学录取的21名学生中,除开3所艺术、体育院校,2所韩国本科大学以外,剩余的16名学生中,双非二本的学生占了12名。
而双非二本的学生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考上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国内的顶级大学呢?
这还仅仅是韩国,如果你不喜欢学习小语种,那么 新加坡私立大学 代理的欧美院校课程中,你甚至可以学习到 澳洲八大 (QS全球排名均在110以内)、 英国伦敦政经 (QS全球排名35)、 伯明翰大学 (QS全球排名84)、 爱尔兰都柏林国立大学 ( QS全球排名100)的课程,足不出亚洲,以较低的成本拿到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如果你是工薪家庭的孩子,想要比较低成本地拿到全球一流海外院校学历,那么在新加坡隔壁的马来西亚你还可以选择像是 马来亚大学 ( QS全球排名70)、 博特拉大学 ( QS全球排名159)、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QS全球排名165)等等全球一流的大学。而每一年的总成本,不过10万人民币罢了。
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段付出,都不应该被辜负。
只是,我希望你在能够选择的时候选择更好的路,不要撞到头破血流,伤痕累累,再后悔。
毕竟,拼搏过后却无法实现目标的那种感觉,太令人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