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们想去美国读博,但不确要不要去,都不太清楚自己要考虑哪些问题?除开博士要应对枯燥乏味而繁杂的科研任务、工作压力极大之外,我们从学术研究层面深入分析一下,决定去美国读博前你必须考虑到哪些因素?
自己是否研究学术型人才
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属于学术型人。在研究生期间,你发表的学术成果丰富,有一些专利、高水平论文等,就能充分展示你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说明你还是有做科研的潜质的;第二个方面,你有很多的科研成果,这样更容易申请好学校的博士。
并且,希望在自己专业的领域深耕。比如读博比例高的生物、物理等专业,有的同学会一开始就考虑直接本硕博连读。
自己是否对选择的研究领域保持热情
一旦决定读博,你就要做好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心理准备了。科研的道路是孤独而痛苦的,当你生活中90%的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认真考虑好以下问题:
你是否真的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完成这个项目你需要完成多少课程,参加多少考试,你能否做到?
这个项目的研究前景如何?
项目的研究资金是否充足?
这个项目中有多少人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的去向如何?
自己是否选对了导师
读到硕士研究生阶段,你的导师基本就可以决定你在该领域或该项目最终到达的高度,当然,这是建立在你自己是完全积极向上投身科研的基础上的。所以,选导师是我们在决定读博之前最重要的选择。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了解一个导师是否适合自己呢?
首先,导师的学术背景及现阶段的研究方向非常重要。学校的官网上都会列有导师的基本信息和带头的项目信息,另外搜索导师近几年的论文期刊也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导师的风格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导师培养学生的风格各有不同,每位成为大牛博导的教授都很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的导师对学生的研究动向非常关注,在过程中随时准备提供指导和建议,而有的导师可能更注重结果,对过程不是很在意。
在我们对导师不完全熟悉的情况下,可以从几个方面 了解导师的风格 :
首先,你跟导师的联系是否顺畅。 每次回复邮件都很迅速的导师都应该是非常注重效率的。
其次,向实验室前辈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 ,具体多长时间开一次seminar,每次会持续多长时间,开会形式如何,这些问题可以反映出导师是更关注过程还是只关注结果。
另外, 跟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少也能够反映出导师的风格 。
最后,导师的性格也很重要。只能说,在一位小气、爱骂人、过于挑剔、不接受他人意见、负能量爆棚的导师手下工作应该不是什么很好的感受,不能和谐相处就算了,严重者还有可能毕不了业。
研究环境
一个实验室或者项目的硬件条件也是影响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设施完善、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科研进度和效率。能否自由使用仪器设备、有没有可实践的合作单位以及能否自由访问学术资源都是判断一个实验室实力的重要方面。
最后,读博是一个人的战斗,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学会自我调节和压力营救,学会与压力挫折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