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说一说留学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这也是今天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部分,我觉得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独立,这种独立不仅仅是指行动上的独立,更指的是心理上的独立。
在国内的时候,即便是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毕竟大家都说着相同的语言,会有班级体,总会很快结交新的朋友,形成新的社交圈。而到了国外,可能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孤单,刚刚到一个新的国家,语言上面的障碍很多时候阻碍了我更好的融入那个社会,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出去之前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好好学语言,因为出去之后是要靠它进行交流的。 到真正要实战演练的时候,怪自己没有听老师的话,多学一点语言,多练一练口语。因为你总觉得你以为你语言已经很好了,但是真的沟通起来肯定会有你崩溃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打电话约好在公交车站见面,韩语正常说法是~实际说法是~我真的听了三遍都没有反应过来,然后我装作听懂似的说“恩,好的”,心里想这到底是在哪里见面啊,后来通过问同宿舍的韩国女生才知道是公交车站,当时内心就觉得这么多年的语言白学了的感觉。连这么简单的单词缩略都反应不过来。所以书本上的口语和实际语境里面的口语差别还是很大的。但相反其实如果你语言足够好,能够准确表达你的意思,你可以能够积极主动参加社团活动,研讨会,不说融入到社会里面,但其实是能很快的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的。
言归正传,其实我觉得中国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强很多,异乡的孤独,语言的不通,风俗习惯的差异,饮食的不习惯,本以为自己会崩溃,会给父母打电话哭诉,但是我真的都没有。当时就觉得自己在国外本来父母就够担心的了,所以要学会自己去面对这些情绪,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去解决,因为你知道即便你跟父母说了,相隔千里的父母除了多一份担心没有办法帮助你解决你当下面对的问题的。所以还是要学会你自己去面对,大到学习方面的,社交方面,小到生活的衣食住行,只要你去尝试突破自己,只有突破你自己了,几年的留学才能让你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当然其实我觉得同样作为家长也要懂得放手,要相信你的孩子有能力去处理好事情,既然送他出去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他会遇到的问题,远在国内的你们要告诉他的是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够做到,给予足够的信心与鼓励,敦促他自主去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而不是自己也慌乱起来,也不知所措,因为往往爸爸妈妈的沉着与更能给孩子起到安抚作用。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需要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
还有一个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独处的机会太多了。可能很多人认为,越是会自己玩,越是独立的表现,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我外甥比侄儿大五个月,当外甥快周岁的时候,已经会做很多的鬼脸,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忙着表演,引来我们阵阵欢笑,在对面的大侄儿,刚刚六个月大,也跃跃欲试,眼看着他也在跟着人家挤眉弄眼的,这就是学习。互相学习才能进步,只是自己在一边玩,对于孩子来讲,哪里来的了那么多的灵感?
孩子有了伴,做事情也胆大。以前兄弟姐妹多,小的跟大的学,大的照看小的,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有过被父母锁在家里的经历吧。年仅六岁的表妹,带着五岁的妹妹,被我姨锁在家里,看到家里准备摊煎饼的水沫子,便想摊煎饼,姊妹俩就蹲在鏊子(读ào,摊煎饼的炊具),妹妹填火,姐姐摊,40斤的粮食,就成功了三张,等我姨回到家中,沫子都变成了面疙瘩,只能喂猪了,可是孩子学会了摊煎饼,成了我姨的好帮手。如果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学东西,肯定不会这样的,我们总是指手画脚,影响孩子的学习。
我妹妹小时候自己的时候,从来没有淘过气,她也不知道怎么淘气,我们也没教过她怎么淘气呀。可是有朋友来就不同了。去年,朋友家的孩子过来,两个人先是玩吹泡泡,泡泡液体用没了,大的就带着小的自己用洗洁精兑,不过瘾,最后把一瓶子洗洁精和一瓶子洗手液,调了一桶水,在阳台上玩,我家阳台100来平米,可是有了足够的空间,整个阳台都是丰富的泡沫,也不知道她们怎么搞来的绝密配方,这可是给孩子高兴得不行了,你说一个孩子能这么玩吗?
所以,独处久了孩子,反而更不独立,因为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太少了,我们还是应该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