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大力支持,圣三一学院在1592年成立。虽然比牛津大学晚了四百多年,但是依然是世界公认的古典大学之一,其课程以古典文学和新教理论为核心、注重绅士身份的养成。和当今世俗政府和大学机构主导不同,对于圣三一来说,教会和学院(college)占有支配地位。在1662年随着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教育法案出台,使得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古典大学由全民大学沦为了新教教会大学,而圣三一大学直到1793年才有天主教学生。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学校的权力被放大,更多的资源进入到学院中来(资金、书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劣势也在接下来2个世纪逐渐显露出来。无法适应启蒙运动的形式、无法为社会培养充足专业技术人才和工商实业人才,是当时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有材料统计显示,1818年前后,古典大学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和工商实业者只有10%左右。教育、学校都急需改革。
在接下来近两个世纪中,圣三一学院虽然“天高皇帝远”,但是和牛津剑桥一样面临着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教育与宗教分离,开始重视世俗教育、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二是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逐渐兴起,平民功利主义逐渐占据上风。由于在教育界、宗教界、政界的影响,这场教育改革自一开始就涉及了非常复杂的宗教和政治意识形态的竞争,牵涉了政府、教会、和大学的关系。所以改革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仅次于同时期的英国议会改革。学院的角色逐渐被削弱,以都柏林大学为主体的现代大学形象逐渐被树立起来。
艺术文化的大发展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奥斯卡王尔德
伴随改革而来的,则是圣三一学院在文学、艺术上的巨大发展。除了戏剧学院和音乐学院培养出的明星;《权利与游戏》的王子乔弗瑞,《英版福尔摩斯》里的反派莫里亚蒂之外,段子手兼黑鸡汤达人王尔德,以及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塞缪尔·贝克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是这所大学的毕业生。
学校建立于17世纪的图书馆中至今还保存着这些大文豪们的手稿。除此之外,图书馆还保存以《凯尔经》为代表的古代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具有极强的考古和文化价值。
《凯尔经》目前被保存在图书馆中央,每天向公众展示两页。在这本经书中,宗教于艺术充分的融合,由于采用了难以取得的矿物和有机染料,使得书页中的文字和绘画历经近十五个世纪依旧色彩如新。结合自身在爱尔兰古迹的参观体验,这些修道院大多依悬崖和山坡而建。冬天时狂风四起,悬崖下海浪激起的水花被狂风卷带着吹上山坡,石屋的墙壁上被海水侵蚀的痕迹比比皆是,可见这些僧侣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但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消磨僧侣们的意志,相反的,这本凯尔经所展现出来的极强的想象力。
和通常认为的枯燥的经文不同,《凯尔经》的表现形式通过形象地描绘人物和动物,以充满隐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个圣经故事,达到利于教化的目的。其文字设计、插图运用至今都对平面学科具有指导意义。
国际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由于学院自身的背景原因,在中国留学发展最快的那几年中,学院并没有着力和国内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圣三一学院,整体爱尔兰大学皆是如此。但鉴于圣三一在爱尔兰大学中的学术领先地位,国际化合作,尤其是与中国大学的合作较少则显得难以接受。但好在这几年由于开始重视和中国高校的互动,以及通过建立成熟的市场推广机制,加之爱尔兰教育部门的支持,学院逐渐开始进入留学生和家长的视野中来。
总的来说,在QS排名中,学校常年在100位徘徊,除牛津剑桥之外,与其他类似背景的大学相比,排名并不存在优势。对于学生来说,相对低廉的学习成本,更为友好安全、文化生活更为丰富的环境则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根据学校国际学生处办事人员的反馈,近两年来中国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学院对此保持公平、开放的心态。
都柏林三一学院亦与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Oriel College,Oxfor)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Cambrige)三者互相结成姐妹学院。都柏林三一学院是公认的爱尔兰最优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