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学生在美国“水土不服”甚至留学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应试思维、学术诚信、生活适应等都是留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建议留学生在刚来美国的时候,可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当地圈子:
第一、事前行李准备
中国留学生来美国之前,总害怕美国有东西买不到,故而参考比较笼统的“攻略”和清单,把吃的喝的锅碗瓢盆清凉油消炎药春装夏装秋装冬装都带上。其实,事前不妨上网了解以下目的地的环境,相应去准备会更有帮助一些。大一点的城市,很多中国食品都能找到。很多消费品,如衣服,可能在美国买还便宜一些。手机与电脑,窃以为在美国买,维修更方便。你应该预备一些美国不易找到的东西,尤其是不会有人大批量购买的 “精神食粮”,如图书和影像资料。当然影像资料要带正版的,千万不能带盗版的任西,否则海关查到问题就会影响出境。
第二、学会解决生活问题
刚来的学生需要应对时差、找房、找车、银行开户等问题。有些不可一蹴而就,但最好趁开学前尽快熟悉和办理,解决衣食住行、银行开户等基本需求。大部分人刚过来,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一个快速获取信息的问题。在这时候,不要忌讳找中国学长咨询,缓解一点认知负担,少走些弯路。不妨多 看留学生组织提供的相关信息,尽早加入其论坛,了解个大致情况。 当然日后也不能永久性地呆在这个小圈子里不出去,否则会形成“留学生气泡”,和本地学生及社区绝缘。
第三、积极参与开学的各种活动
理想和现实之间差了多少鸿沟?之前预想中的留学生活无限好,但是当你真的开始的时候,才发现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这种“水土不服”最先体现在新留学生身上。最直白的例子就是中国人最关注的一点——吃。在国内觉得外国人每天吃快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真的轮到你将汉堡薯条当作主食的时候才发现简直痛不欲生。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若有时间以及基本的厨艺基础,可以尝试自己做饭。
另外,中国学生刚到美国的时候信息会来得很密集,尤其是入校培训期间,美国人常说这叫“对着消防水龙头喝水”(rinking from the firehose), 不免有被淹没的感觉。即便这样,也需迎难而上,不要错过学校为了让留学生“软着陆”而组织的各种orientation活动,也尽量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接触关于移民、工作许可、学籍管理、社区资源、人身安全、学习方法等诸多有用信息。开学之后,除非你转学重来,否则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集中去了解周遭小环境和美国大环境。最后,批判思维要养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是需要自己来判断的。与传统的中式记忆型的教育不一样,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所注重的。在美国大学,讨论课上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地讨论,写论文的时候对各种证据进行论证评估都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美国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不仅对其学业有重大帮助,而且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
第四、转换学习方式
中国学生开始时候都很难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是一般讨论的参与情况都会成为成绩的一部分。在讨论课上不发言,分数自然也不会高。国外上课方式与国内大不相同,对于刚出国门的留学生来说会有些不习惯。很多学生会因为语言问题,上课老师语速一快,就听不大懂,从而消极怠工,逐渐放弃。其实上课时间,也是增长语言能力的时间。
国外课堂,一半时间教授上课,一半时间教授听学生汇报成果。教授一般会在课程开始之初,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一个单位的学习小组。一般从第三周开始,每次上课会有一场精心准备的学生主题报告,小组成员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负责的部分,一人大概5-10分钟,之后,全班一起研讨、互动,小组成员负责答疑,最后老师点评,前后大概一小时左右。从整个主题报告的课前准备、课堂陈述以及师生互动、答疑的过程来看,课下小组成员必须一起交流研讨、准备汇报材料;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师生公开陈述研究结果,并接受大家的质疑,整个过程,都是学习语言的机会。既可在课下向小组其他成员学习、交流有关专题内容,也可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状况及研究成果,并接受全体师生的质疑和监督。总之,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进行语言学习,因而,学习效果好,进步快。
所以,我们中国学生务必在每门课前都要提前看书预习,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就查看教授的教学计划,了解要提交的论文,要读的书籍,提前准备。小金建议广大初出茅庐的留学生们要适应美国课堂。在课堂上主动积极与教授和同学们互动,不要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大家在课余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友范围,还可以历练自己的口语。
第五、主动寻求建议,充分利用教授和学校资源
开学时信息集中,或许你最关心的情况没有说到。你个人存在的问题,他人也可能难以知晓。他人也可能忙着各自的事,选的课和上课的时间都不一样,不一定和你在同一轨道上行驶。不要等着有人来找你,应该主动去预约时间,和留学办公室顾问(international avisor)、学术顾问(acaemic avisor)去谈论自己关心的问题。
你甚至可以主动和导师(avisor)或是结伴的对象(mentor)约定定期见面。约好见面时间,要写好在日历上,准时到达,准备好自己要了解的问题,甚至可以在见面前先发过去,或是打印好了带上,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再去和人见面,否则浪费双方的时间。找人建议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一些,比如不要去拿签证问题去咨询你的学术导师。
学校有时候会建立“结对帮助”(peer mentor)的关系,让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结成对子互动,有时候还寻找当地家庭,去尽地主之谊(host family)。一些社会组织,如教会,也会组织这种活动。中国学生进入一个其他社会,很少有人愿意孤立,但又不知从何入手,介入本地社区。利用这些有组织有结构的圈子,会非常有帮助。这种圈子也不限于面对面的圈子,也可加入Facebook等社交网络圈子,和周围人群互通有无。
很多学校都有写作辅导中心(writing center), 帮你修改作文。生活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问题,可以去找心理咨询中心(counseling center),这在国内可能大家会忌讳,但是美国司空见惯。很多美国学生因考试前压力过大而去找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很多学校还有义务法律咨询,你可以在这里得到一些基本的法律建议。绝大部分学生服务是免费提供给学生的。
第六、合理制定时间计划
美国大学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美国大学生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课外阅读和自习上。但是时间规划不仅仅限于学习上。因为你的留学生活包括学习以及生活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外活动、社交活动、旅游、日常琐碎事宜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定提前计划好,并且分清楚主次。
第七、联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多参与集体活动
CSSA的全称是Chinese Stuents an Scholars Association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学者联谊会。联谊会可帮助留学生解决很多问题:信息交流平台,包括租房、旧书、交友等。
另外,在学校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俱乐部、学生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个留学生,或是因为语言的问题就把自己锁在一个角落。不要把自己当外国人,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社团,加入之后会让你找到一种归宿感和荣誉感。
在中国内向不爱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懂事听话的表现,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缺少主动地和他人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性格缺失。咱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提高自己适应异国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是在国外遇到问题或与别人发生争端和矛盾的时候,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则会帮助到留学生。除了学校内的社团,还可以定期与朋友组织短途长途旅行,参观当地博物馆等景点,品尝不同地方的美食,这种沉浸式学习语言的方法,每一口呼吸都是英语,让英语成为生命必需的养料,或许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然多多走动,除了长见识,也积累了日后的谈资,而且还能丰富人生经历,毕竟以后像这样的近距离旅游海外特色城市的机会就很小了。还有体育运动,如果你在美国,更应该借此机会多了解一项运动,比如橄榄球,比如棒球等美国国民运动。
第八、了解中美文化差异,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
除了学习方式的转换调整,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新环境和中外文化差异的适应。如果想尽快融入美国,多了解一些中美日常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与当地人交往时,最好多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一些日常禁忌。在与当地人沟通时,尽量学习当地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即使熟络之后,但不代表开玩笑就可以没有底线:在美国的“自由”是相对的,美国人虽然相对比较开放和自由,但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禁忌,比如:个人隐私,信仰等问题不要轻易去触碰。
在美国留学时,除了文化上的差异,还要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以免无意中触犯了该国的法律。
第九、了解当地治安和医疗状况,危急情况下学会自救
在美国留学无论是住校还是在校外租住,都需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每个社区都会有专门负责安全的警察,他会将近年来发生在该地区的安全事件汇报并公布于众。需要了解的学生可以在US News上进行查阅。同时各种渠道了解各种安全知识,主动向校方索阅相关安全资讯、手册和紧急联络电话号码,以防患于未然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医疗机构,急救室,医院等,在到校报告之后需要及时了解。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犯罪报警、急救、火灾等事故的紧急号码只有一个:911。美国应急系统非常强大,并且提供全方位帮助,在美国遇到困难时,如果有电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迅速拨打911。所有的电话,包括未付费的公用电话,拨打911都是免费的。一般来说警察反应非常迅速,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可以协助处理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