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校平均成绩最主要。
这是美国大学了解你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评定是不是录取你的最最主要因素。虽然托福、雅思、SAT、ACT、GRE、GMAT、课外相关背景等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条件,会对某方面的不足起到一定的弥补,这是确实事实。但是在申请当中,对于过低的在校平均成绩,则难以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更是事实。因此想要冲刺名校,甚至有“野心”进入常青藤、十大联盟的童鞋们,从刚开始就努力吧。
第二,文书和在校成绩同样重要。
若是说在校GPA是你的学习证明,那么文书就是你的个人证明,来向院校评审委员会展示你的才情,你的品质,你的个性。高水平文书会通过一两件事把学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招生官面前,这既检验写作功底,又考验英语水平。如果没有高水平文书,就算全部科目都是满分,只会被美国高等院校看作学习机器人,或者好成绩低能,非常难得到名校垂青。这么,每每爆出的高考状元被美国顶尖大学拒绝的消息,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纯正英文语言思维和美国文化思维,单靠院校里的中式英语是很难完成的,纵然你平日中的英语考试分数再高。
第三,标准化考试的作用和语言考试同样,甚至于会重于语言考试。
我们都知道标准化考试_SAT、GRE、GMAT的难度比语言考试要高一点,单词量也要大一些,因而大家往往都会放弃标化考试而侧重语言考试,特别是时间比较紧张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只是若是情况允许,建议还是好好考个标准化成绩吧,这样会加大竞争筹码。其他条件一样,有比较不错的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学生更胜一筹,取得录取的几率更大。甚至于会有些学校在入学条件中写得非常明确,标准化考试某一部分的成绩达到多少,可以免考TOEFL、IELTS。这点就能告诉你SAT、GRE、GMAT等考试在招生官心目中占了多重的分量!自然综排前50的学校里,有3所不要求提供SAT,但那是针对平均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否则是没有竟争力的。
第四,只有本科申请才有wait list。
中文翻译为“等待名单”,进入该名单的同学,既没有被大学明确拒绝,但是也没有决定被接受,只有继续等待几个月才能知道最终结果。一般来说,只有被大学录取的学员在某截止时间前没有表明入读,学校视为自动放弃,因此才会选择wait list上的学生颁发录取信。
第五,绝大部分大学的研究生申请分两轮。
第一轮决定要不要录取,第二轮审查是否发放奖学金。
第六,学员相关背景很重要,尤其是申请知名大学。
网申文书是软条件的核心,背景就是素材。只有经历过才能有据可依,有料可写,才也许打造出高质量的网申文书。否则一篇干巴巴的文章是不会提起学校对该申请者的爱好的,乱编的东西弄不好就会首尾矛盾,让人啼笑皆非。问一问,有哪间学校会录取一个文书都写不好的学员?又何况背景还向学校展示出你的个性是不是活跃,你的态度是否热情,你的品质是否端正,你的实力是不是强大,等等。
以上就是胡老师对本科毕业想去赴美留学?你达到申请条件了吗?的介绍,通过以上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必要的了解,不过美国留学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综合能力强的同学也是可以入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