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自己的描述可以尽可能的客观公正,同时也想结合自己近半年来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回答主要会从三方面出发:
- 是从客观上,看香港MA课程设置、学术环境和资源、师资实力和教学质量;
- 是从主观上,看由学生个体差异所导致的发展方向的不同;
- 是就来港校读MA前所需考虑的未来规划和发展,给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如何在MA一年时间里利用好有效资源。
1.学校客观
1.1 MA课程设置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香港的授课式硕士相当于是国内的专硕,以专业知识扩充而不是专业研究能力提升为学习目的,同时结合各专业的当下行业趋势和特点,由相关学部的研究人员参与讨论并决定课程设置,因此灵活度很大(林坤, 2018),通常来说每一个专业会有不同的分支供学生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可以分导两个方向,即就业和学术方向。
就我所读的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专业(MA in Linguistics)而言,第二学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 Bilingualism an Secon Language Acquisition(双语及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 Sign Language(手语语言学)。
这三个分支其实导向的是三个不同的工作或研究领域:General Linguistics 主要研究的是英语语言学(FU Baoning等),如果希望留在香港做英语老师必须且只能选这一个方向。
Bilingualism an Secon Language Acquisition 主要研究的是儿童双语(主要是Cantonese-English, Manarin-English, Cantonese-Manarin )和成人二语习得,是三语语言研究也有在做,只是相较于二语,三语研究的起势较晚,所以研究上有难度,港中文语言学专业比较常做的三语相关是Cantonese-Manarin-English(Prof. Yip, Prof. Mok 等)以及 Chinese-English-French (Daniel Fung)。
Sign Language课程主要是基于 HK Sign Language, 负责带的教授是Flex.
在这些Main Streams的基础之上,学校还开设了语言障碍(Language Disorer)、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等与生物学、神经学、心理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更加临床性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在PhD的申请上一般是被归为Communication Science,选择这些相关课程的学生除接着所研究以外,也可以考虑做 Speech therapist.
再比如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MA,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汉语课程、教材和教学实践”等5门,以研究教学方法类为主,同时提供了“语篇分析”、“喜剧与语言艺术”等17门专业选修课,此外,学校还会提供大量的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