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英國天空衛視開始每天播出曾“火”遍中國的電視劇《瑯琊榜》,說英語的梅長蘇、霓凰郡主令英國觀眾大呼過癮。《中國春節》《春晚探秘》等中國紀錄片也將在春節期間登上英國熒屏,讓英國觀眾通過電視了解中國農歷新年。
這是英國天空衛視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開辦的“中國時間”春節期間的節目安排。
2016年底,作為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的配套活動, “中國時間”正式啟動。天空衛視頻道目前每天播出4個小時英文配音的中國紀錄片、電視劇和動畫片,收視覆蓋英國及歐洲大陸超過1000萬收費用戶及300多萬免費用戶。
這是中國首次在西方發達國家主流媒體開設純英語的中國節目時段。兩年多過去,效果如何?
“中國時間”在英國的合作方英國德孚傳媒首席執行官隋松巖告訴記者,開播以來,“中國時間”至今已播出《舌尖上的中國》《中國園林》《絲路》《瓷路》等60多部中國紀錄片,《李小龍傳奇》等3部電視劇以及兩部動畫片《圍棋少年》《小鯉魚歷險記》,得到英國電視觀眾認可,一些節目長播不衰。
英國收視調查數據顯示,《舌尖上的中國》在試播階段就有半小時12萬人次的收視率,而且每次重播都能收獲新觀眾;《李小龍傳奇》一集的收視人次達到20萬;具有中國風的動畫片《小鯉魚歷險記》播出後,許多觀眾在網絡上點贊。
“隨著中英兩國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英國民眾對中國有強烈的了解欲望,特別需要一個來自民間、綜合的媒體平臺來提供接地氣的中國故事。”在英國工作生活多年的隋松巖說。
優質的電視內容也需要精心推廣。為了盡可能貼近當地觀眾,起到更好傳播效果,“中國時間”的節目從譯制、配音、剪輯、簡介到播出時間都有講究。
隋松巖說,在節目開播前,團隊對英國觀眾的收視習慣和愛好做了大量前期調研。例如,“中國時間”所在的天空衛視192頻道主要用戶是英國中產階層家庭,其中半數以上觀眾是女性,那麽在播出節目挑選和編排上,就要更多考慮這一收視群體的興趣和需求。
一些節目的配音原來是美式口音,在英國播出前需要重新配上英音;一些節目因為播出時段在晚上9點前,所以必須剪掉血腥打鬥鏡頭,以符合兒童收看標準。還有一些節目需要更多加工,做好本土化的重新包裝,以拉近與本地觀眾距離。
例如,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內涵深厚,英國觀眾理解較難,因此在播放初期收視效果不理想。團隊決定增加一個開篇解說環節,請《孤獨星球》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主筆達米安·哈珀撰稿並擔當出鏡解說人,到川寧等英國知名茶葉品牌店實地拍攝解說,把中國茶與英國茶聯系在一起,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隔閡。重新包裝後的紀錄片大獲成功,半小時內吸引38萬人次收看,創下“中國時間”在英國的收視紀錄。
如今,“中國時間”日益成熟,在節目選擇、編排和推廣環節都積累了不少經驗,2017年至2018年的收視率在網絡媒體激烈競爭的大背景下比上年度增加15%。
去年起,“中國時間”開始嘗試自己制作節目,邀請一支英國搖滾樂隊到中國西安采風,把西方流行樂和陜西民歌互鑒交流的過程拍成紀錄片,讓英國觀眾通過他們熟悉的形式和面孔了解中國文化。該片計劃今年播出。
隋松巖認為,對比過去單純出口電視節目到海外市場,“中國時間”的做法更貼合海外觀眾需求,是中英文化交流合作的一個創新平臺和窗口。他同時強調:“英國觀眾對中國電視節目的認可,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這促使更多英國人想要了解中國。”
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曾在中國做慈善徒步的麥克·貝茨勛爵也是“中國時間”的觀眾,他稱贊“中國時間”努力從文化層面把中英兩國人民聯系起來。
他說,文化總能夠把不同國家的人民拉近。每年中國春節都有近百萬人參加倫敦的慶祝活動,觀看舞龍舞獅、欣賞中國音樂、品嘗中國美食。“我在中國行走的時候,也發現中國人民對英國最直接的了解不是來自政治和貿易,而是來自文化,來自《唐頓莊園》,來自足球……我希望‘中國時間’的觀眾也會像我一樣,被豐富、神秘又不失現代和活力的中國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