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日前获批设立 “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这是澳科大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澳门关于研究航天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实验室顺利获批体现了中央政府重视和支持澳门的发展,国家科技部、国务院港澳办、中联办、澳门特区政府及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等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指导。
澳科大于 2005 年开始参与有关 “ 嫦娥探月工程 ” 数据分析和研究的项目,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历程。澳科大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 2008 年成立了 “ 月球与行星探测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 ” 。大学于 2011 年成立太空科学研究所,并于 2014 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设立 “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 ” ,为中科院首个境外伙伴重点实验室。
澳科大致力于行星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实验室有正教授 5 名,副教授 2 名,助理教授 15 名;特聘顾问 7 人,特聘教授 7 人,特聘副教授 4 人;博士后研究员 13 名,在读博硕士有 27 名。科研人员近 5 年来发表 SCI 论文 141 篇;其中包括我国第一篇月球研究方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Science 上的文章;在太阳系研究领域内的 SCI 论文年产量在 2016 年晋升至全国第一位;并以 “ 嫦娥工程多波段探月资料的科学发现 ” 成果获得了 2016 年澳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澳科大与本澳中小学开展多项科普活动,包括 “ 科学金种子计划 ” 为澳门中学生搭建第一手科学探索平台,培育有潜力的青少年学生组建研究团队参与科研实践,培育青少年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由实验室指导的两位同学以 “ 小行星光变观测与分析 ” 获得优异奖和全国十佳科技实践活动第一名。
“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的建立,将为国家 “ 嫦娥工程 ” 提供以下支持:实验室根据 “ 嫦娥工程 ” 为主线,以本身 “ 嫦娥工程多波段观测资料的科学发现 ” 、一、二、三号嫦娥卫星所取得的科学应用经验和成果为依托,重点发展含四号、五号飞行器的研究包括月表及近月环境的研究、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样品的分析及撞击坑的形成机制及月面的遥感观测。另外火星是实验室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将主力研究火星大气、火星地形地貌以及火星地面环境的研究,为 2020 年执行的火星探测工程做好科学应用的充分准备。
“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的建立,将提升澳门的科技品位,成为澳门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代表着科技最前沿,且具有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潜力,成为卓越学术的标杆;并在产、学、研上推动高端创新型产业和企业发展,支援澳门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打造湾区科技新高地。
&mash;摘自澳门科技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