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年,270 万条百科词条,53 岁的 Sverker Johansson 不仅成为了史上最多产的维基百科用户,也让瑞典语超过日语、德语、法语,成为除英语之外,世界上最大的维基百科语种。
这位生活在瑞典中部 Falun 的瑞典人,拥有语言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和粒子物理学的学位,919.7 万条的瑞典语的词条中,有 8.5 % 出自他之手。Johansson 撰写的词条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分类,尤其是蝴蝶和昆虫,其中,将瑞典语送入视线焦点的词条只占 Johansson 作品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以他妻子的母语——菲律宾语撰写。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起传说中的杜立德医生,终日与植物和动物相伴,伏案工作,记录下每一个物种的特征,用以丰富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
其实不是。
对于 Johansson 来说,每天写上万条百科词条只是小小小的一碟菜。这些词条都是由 Lsjbot 程序撰写的。 Sverker Johansson 花了数月时间编写了 Lsjbot,它从在线的数据库抓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放到编写好的模板里,就成为一篇百科词条。虽然维基百科曾抱怨,这种利用机器大批量生产百科词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百科全书的创造力。但是对于作者来说,平均每天 5000 条的新词条,意味着“互联网民主”真正成为可能。
现有的 3 亿多条百科词条,全部都由志愿者自行编写。但分散到已经使用 287 种语言,在内容上其实是严重不平衡的。这位对“事物的本源”,或者说,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感兴趣的百科作者,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应该有各种语言的百科词条解释。让人类在知识上实现自由分享和流动,不仅需要那些在单个词条上花大量时间校对、深耕的作者, Johansson 这样的批量内容生产,也许不应仅仅停留在瑞典语和菲律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