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甚至伪装成香港廉政公署等官方机构,声称受害人触犯法律,要求缴纳“保释金”。他们通过恐吓手段让同学们感到恐慌,进而直接转账给诈骗分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 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者伪造中国驻澳使领馆的号码,谎称同学的护照或签证出现问题,要求缴纳“保证金”以避免被遣返或签证被取消。
- 冒充电信运营商或国际快递公司
一些诈骗分子冒充电信运营商、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使用手机卡进行诈骗短信或邮寄违禁包裹等为理由,恐吓同学们缴纳“保证金”或提供银行卡担保。
- 社交媒体诈骗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诈骗分子通过微信、小红书、WhatsApp等平台进行非法换汇、代缴学费、投资理财等活动,诱导同学们进行线下交易,导致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