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暴涨3倍
首页 > 顾问主页 > 藤校暴涨3倍

管梦璇

藤校暴涨3倍

2025-04-05...

阅读:0 收藏:0 评论:0 点赞:0

3秒免费留学费用评估

提前算一算,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

获取验证码

开始计算

2025Fall申请季正式落下帷幕。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今年美本藤校+Top10录取Offer数量相比往年涨了3成左右!

看似藤校+Top10录取火热的背后,却也有一些不寻常的信息:

“高分牛娃们 有的哈佛、普林、宾大等一系列TOP名校大满贯,有的却被TOP30全拒。”

“甚至美高名校SAT1550+/托福110+的 高分理工牛娃也只拿到了保底校的录取。 ”

“藤校+TOP10录取丝毫不逊色往年 ,但范德堡、莱斯、UCLA等大量TOP20/30学校出现滑铁卢式下跌。”

今年的申请录取情况, 真是冰火两重天!

  • 曾经优势明显的美高为何频出高分牛娃被拒?
  • 批量被拒的理工学生是否暗示着理工科申请难度陡升?
  • 高分低录的牛娃们到底有什么申请“致命伤”?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根本不存在高分低录, 申请失利的原因在于中国家庭对美本录取原则的倒置理解!

01

爬藤陷阱一:

重标化,轻GPA,

充满水分的学术背景

SAT1550+/托福110+几乎是申请前30中国学生的标配,很多学生也会因此误认为自己成绩很好,可以前30保底,目标冲藤。

但实际上从学术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标化分数并不是放在首位的。

美国大学对于学术的重视, 首先是看校内成绩单(GPA),以及学生选课的区分度和难度, 包括你在核心课程或者高难度课程上的表现,然后才是标化。


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很多学生会通过考多门AP来验证自己的学术能力, 考了一堆微积分、物理、生物、化学、经济等, 这其实效果并不大。

回到美国大学如何看待学术这一问题上,美国大学对学术的判断是一个基于成绩单的自洽系统。

AP跟标化的作用一样,也是基于GPA基础上的佐证, 同样的科目,如果校内选课中有,然后考了AP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但是如果校内选课很简单,单纯靠刷题就能出高分的AP考试成绩很难验证你的学术能力。

所以不仅要在校内做到顶尖,获得高GPA,更要在选课上挑战自我, 比如校内学了世界史,语言文学等,然后通过AP考试验证自己的实力。

当然也可以通过AP考试证明自己,比如对人文历史感兴趣,校内没有这门课,但是通过AP考试自学了这门课,并考出了成绩,这就是学术探索的范畴了,跟校内GPA没有直接关系。

家长看成绩单往往看的是数字,从申请的角度, 成绩单里更包含了以下三项要素:


  1. 被认可/可衡量的课程体系
  2. 课程的难度/文理均衡程度
  3. 课程评分

而忽略其中任何一项则会造成GPA错觉,从而影响选校的客观性。

02

爬藤陷阱二:

依赖高分选专业

缺乏真实热情

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依然没有找到真实热爱,要么听从父母建议选择,要么就是看自己哪门课分高就误以为自己热爱,或者在申请材料中体现不出自己的真实热情。

什么叫真实热情?

以很多理工男喜欢的天体物理学为例, 体现你的兴趣,不仅要在校内选课和考试中体现,也要在日常探索中体现, 比如看了很多相关电影,读了很多书,把爱因斯坦相对论都做了研究等。

但如果你只说自己喜欢这个专业,但却不喜欢思考,很难验证你的热爱。

这种情况也被我们称之为“理工科陷阱”, 就是对理工科感兴趣,却基本不读书、不写作,对哲学、历史、人类思想史不感兴趣,这种学生想录取名校很难。

缺乏批判思考,你的创新和突破从何而来?

所以理工科学生, 如果你只能刷成绩,其实英国更适合你; 想要去美国,还是要从博雅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尤其多学习人文相关的内容。

这里也有一个认知误区要讲明,就是很多人认为理工科录取难,如果选择宗教、哲学之类的小众专业就能录到更好的学校。

并不是小众专业就一定好录取,如果说自己对人文感兴趣,需要讲明白为什么感兴趣,而且人文专业通常需要展示学生thinker的形象,thinker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来体现。

当然如果有真实热爱可以在其中做到TOP,确实可以录取好学校,但是如果只是中段学生,对于名校来说是缺乏培养价值的,录取也会很难。

03

爬藤陷阱三:

用活动弥补GPA

事倍功半

“美国大学看重全人培养,成绩不够,活动来凑”,这是很多家长的另一个误区。

从规划时候就过分关注让孩子做活动,总觉得多做一个活动就可以在申请时候有加分,但成绩如果不够,活动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而且活动做得再出色,想要让招生官真的理解,都需要在文书中有非常生动具体的细节体现,让别人看了你的文书直接能发出“你太有创造力了”“你太humanity了”之类的感叹,否则远不及GPA和特殊选课的作用大。

当然在GPA优秀的基础上,要想录取名校,活动要基于整体规划来做,而且必须有细节,最好从你周围的社区出发,要有前因后果,有完整证据链,体现出交叉感和复杂感,越能打动别人越好。

04

爬藤陷阱四:

卷到海外读书

却没利用好资源

这些年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低龄留学,不管是去美高、英高、加高,还是香港,都是因为看到了海外升学的巨大优势。

确实从人文课程角度来说,美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和完整的培养体系,这些人文方面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是国内高中无法比拟的, 但也不代表去了美高就一定能录取好,你在国内TOP的IB校做到天花板一样录取大藤。

假设你在8升9/9升10进入了比较TOP的美高,在学校也能保持TOP,很容易录取大藤,但如果你各方面都比较中等,录取到靠后的美高,课程难度低,学校资源匮乏,对周围社区不了解,未来升学也不一定比你在国内好, 即使冲刺到相对好一点的海外高中,同辈压力也可能让你丧失自信。

所以我认为高中的重心并不是一定要去海外就读,而是要在周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多阅读、写作,提升人文素养。


05

给新高一学生的申请建议:

让申请归位

录取不再难

想避免倒置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美国大学录取的底层逻辑,也就是我一直在不断深化的 “5+2”美本规划模型。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简化版本的 爬藤四大要素:

爬藤四大要素:

0 1

学术(academic):

不能有错位,GPA+标化/托福都要达到藤校的要求。 

 0 2

好奇心(intellectual):

学术好奇心是基于专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0 3

多样性(diversity):

多样性可以是才艺,也可以是重大人生挑战,独特成长经历。

0 4

匹配(match):

深度研究学校,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

以上四个都比较理想,录取藤校和前10基本上没问题。

如果成绩优秀,选课很有挑战性,也有学术好奇心,但缺乏多样性,做好院校探索,也能录取得很不错,不一定局限于院校排名,而是真正选择适合自己的。

现实是,很多手握高分的学生,只是善于学习, 但缺乏学术好奇心,这些从他的语言文字表达,活动列表,推荐信等一系列申请材料中都能看出,这种情况就很难录取名校。

避免“卷”错方向,我也给9-10年级的学生们提出几点最核心的建议:

0 1

紧抓学术 ,9年级开始,注意选课和专业的相关性,把专业的大方向确定下来,做好学术规划;10年级开始务必加入阅读和写作等人文方向的学习。这两点尤其针对国内高中学生。

 0 2

其次就是 专业探索,也就是学术好奇心的体现 ,只有校内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校外的一些体现,不管是论文还是课程、考试、项目等,要体现学生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学术好奇心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比如你对创作感兴趣,那你的创造力体现在哪,要有输出。

 0 3

具备 多样化的活动,不能只有你感兴趣的活动 ,比如理工学生可以加一些戏剧、音乐或者体育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固执局限于一个领域,给人很固执的刻板印象。

 0 4

多关注周围的社区,尤其是海外高中学生 ,要利用好周围资源,基于社区问题出发做活动,建立复杂且完备的证据链很重要。

无论每个申请季竞争有多激烈,事实上这些年美国大学的选人标准从未变过, 大学录取数量的波动主要取决于是否遇到匹配的学生。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对此文章以及任何留学相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下侧咨询栏询问专业的留学顾问,愿金吉列留学成为您首选咨询服务机构。
分享到
去主页浏览TA的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篇文章: 南加大Marshall商学院增设ED轮次
下一篇文章: 2025Fall藤校+录取数据
相关推荐
免费领取留学手册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申请领取
温馨提示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保护协议》
确定
温馨提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