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规划时间线
9年级上学期(9月-次年1月)
·在校成绩(争取并保持优秀的GPA),找到自己擅长的学科,弥补不足学科
·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术好奇心,SAT可以进行前期词汇的积累和阅读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一定要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
·可以考虑选择升学指导机构并获得建议
9年级寒假(1月-2月)
·深度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取
·可以利用身边资源,参加校内/校外活动,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9年级下学期(3-6月份)
·保持在校成绩,准备中考或者高中升学。
·继续爆出积累词汇和扩大阅读量
9年级暑假(7-8月份)
·可适当选择参加国际游学,以了解国外授课模式和大学氛围为主要目的,同时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可以开始学校托福,可以建议报一个基础班,学一下基础知识,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试考一次。
由于中考可能时间有限,在9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先去思考和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这一年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去适应和熟悉高中的资源和教育环境,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兴趣班、社团或者义工活动等。
在选择社团的时候,首先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说如果说中文是你的强项,那么可以试着加入学校的报社或者文学杂志社这样的社团;如果你是对语言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参加English Club。如果你还没有明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那么可以思考一下未来可能比较有价值的技能,像公众演讲能力,这时候辩论社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也可以体检咨询一些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了解社团的具体情况,毕竟具体的细节还是需要过来人才能毕竟清楚,比如了解一下每天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是多少,社团成员的基本情况等等。只有了解来这些,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能力酌情考虑是否真的要参与这个社团。即使加入了某个社团,也需要清楚知道自己必须合理规划课内学习和活动。
10年级规划时间线
10年级上学期(9月-次年1月)
·适应高中课程,选课、保持一个好的GPA成绩
·托福:继续进行基础阶段学习
·选择参加校内活动(需要符合自己的申请形象)
10年级寒假(1月-2月)
·托福进入系统学习+备考(争取达到100+的分数)
·托福争取考到100+的分数,达到后可考虑学习1-2门或者2门以上的AP课程
·参加课外活动,例如冬令营/科研/比赛
10年级下学期(3-6月份)
·参加托福考试,开始进行SAT学习(决定考什么,决定考试类型,进行学习备考)
·可以在5月份进行一些AP考试
·申请夏校
10年级暑假(7-8月)
·参加探索型夏校
·参加个人独立项目
·参加学术实践课程/比赛/辩论等
·参加SAT/ACT和托福巩固阶段课程
·准备SAT2(分较好的学生)
高一相对来说时间还算比较宽裕,学生应该尽可能多的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竞赛等,去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活动中或者社团中要尽量起到领导作用或做出重要贡献。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是可以多尝试、也可以探索各种课外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在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及时更换方向。
美国大学希望看到学生对于2-3个活动持续的坚持,而不是没有主线的,在每年活动上都浅尝辄止。深度并持续性的参与活动通常而已帮助大家在高年级得到领导者位置,在未来的大学社区也可能为学校做出贡献。
11年级规划时间线
11年级上学期(9月-次年1月)
·保持较高校内GPA
·托福冲刺阶段学习、SAT强化阶段学习
·选择参加校内活动
11年级寒假(1月-2月)
·备考SAT/ACT
·准备AP考试
·准备夏校申请
·拓展校外活动,专注亮点活动,展示自己的领导力
·确定学术方向,提升学术背景
11年假下学期 (3-6月)
·保持良好校内GPA
·参加SAT/ACT考试,托福冲刺
·申请夏校
·延续校内活动
·考试初步筛选大学申请名单
11年级暑假(7-8月)
·参加竞争型夏校
·参加SAT/ACT考试。准备SAT2,冲刺托福
·拓展课外活动(活动梳理,强化专业活动)
·准备大学申请
进入11年级,学业任务加重,加之标化考试的压力,学生可用于课外活动的时间也被压缩。所以,需要根据自身特长、精神和时间,选择性地确定参加哪些学科竞赛,专注提升自身实力,不断强化能力,力争取得良好的名次成绩。有选择的去投入到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当中,为今后申请提供素材。另外,在暑假也可以着手进行school research(学校调研)了。可以先了解大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特点、优势专业、地域分布、以及毕业后各种就业选择等),并结合自身的喜好来进行选校。
规划常规问题,如何避免
Q1——很早就有出国想法,但是一直觉得来得及,一直没有进展
根据上面介绍对于早规划的影响和意义,还是鼓励家长们可以尽早的开始~三年的准备肯定要比一年的突击准备要充分的多,不管孩子最终是否选择出国念书,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对他们之后的人生成长也是终身受益的。
——A1
Q2——选择先考分,再规划活动
如果孩子属于中上偏上的学术水平,但是还没到理想分数,可以选择在成绩上再多进行努力,但是其他方面不能完全地放弃;在分数准备的过程中,也会碰到瓶颈期,所以适当换换脑子,可以去涉及一些项目或者课外活动的选择,进行劳逸结合。两者并不冲突,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A2
Q3——有奖项才能申请一些比较好的学校
有很多学生会走竞赛路线,认为只有拿到一些国际的奖项才可以申请到比较好的学校。不得不说,美国Top10的学校录取,确实很看重学生的奖项,但是在申请案例中,也能看到有大奖经历的同学也被心仪院校拒掉了。如果只是参加了一个比赛,由于团队的力量最后取得的奖项,或者只是刚好碰到一个比较擅长的话题,这样的奖项也不见得有很多的含金量。关键还是要看奖项本身带给学生的能力提高。
———A3
Q4: 一定要参加高大上的科研活动并且拿到老师的推荐信
A:和参加竞赛是一个道理,科研活动虽然很重要,但是最终还是需要看项目是否有含金量。学生的投入度和参加此次科研对学生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参与是没有意义的。
———A4
留学新趋势
1.高含金量的软性背景经历成为申请名校的明显优势
随着申请美国顶尖院校的中国学生硬性分数的“水涨船高”,以及目前申请者所呈现的软性背景的雷同性,对于优质学生来说,拥有独特而高品质的软性背景经历,如海外官方的背景提升项目、高含金量的学术论文或国际竞赛的经历等,并将这些背景在文书中合理体现,就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2.越来越多的学校增加面试环节
美国学校在审视申请时,对于中国学生申请材料的公信力更为重视,所以与学生本人的沟通就更为重要。预计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提出申请时增加面试环节,除了传统的Skype网络面试、招生官来华面试、校友面试等方式之外,也有很多新的形式,比如在网申系统中潜入面试录像环节,也有很多第三方机构或者学校代理机构承担起面试的执行工作。面试结果也将作为申请材料中重要的一部分。
3.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或者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留学生在美国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文化融合和就业压力,逐步显示出来。更多人从过去的关注“留学成功”到逐步转为关注“留学成功”。美国的学习及生活、就业等后续事宜,都是留学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