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绩是申请的门槛,来保证招生官在甄别学生时的效率和质量。无论时GPA还是标化成绩,都包含着这样的特点:
客观性较强:比如SAT/ACT考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出你地学术能力
辨别性较强:标化考试成绩都是以数字方式呈现,第一轮筛选时非常好甄别。
如果学术成绩不达标,虽然不会立马被拒,但如果招生官后面看到更多更好的学生,那么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就会被淘汰掉。
GPA保持中上就可以,不一定要追求满分,因为这未必会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与其每周花25个小时以上维持满分GPA,不如每天抽出1小时花在课外活动、体育运动上。一味追求GPA高分,是收益边际比较低的。
一般来说,如果要去一所前30的美本,SAT需要1480以上;前20的美本,SAT需要1530以上。在冲刺SAT分数方面,申请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申请的学校是不是分控学校?
比如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范德堡大学尤其喜欢高分的学生,像国内普高一些SAT接近满分的学生(1570/1600),平时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大多去了这两所学校;文书再写得好一点,并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就去了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如果申请的学校不是分控学校,那保持在基础线以上就可以了。
2.规划好自己的备考时间。
利用大段的线下时间(15天以上)去上冲刺班比较合适,因为对于单词的熟悉程度需要大约20天左右。
标化成绩最高的时间点是一般是你刚从冲刺班出来的那一刻,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对于美高学生来说,10升11年级的暑假安排标化备考比较合适,因为暑假之后回到美国就可以马上报考8月下旬的SAT考试;如果分数不够理想,可以再报考10月上旬的考试。等到12月拿到理想的成绩(1480左右),就可以报考11年级暑假的顶尖大学夏校(比如耶鲁、宾大的夏校)。这样能够协调好夏校和标化考试的时间。
学术成绩确定了申请美本的坐标原点,如果你不确定坐标原点,那么你就不知道应该在课外活动、学校research和文书上花多少时间,将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即使你花高价聘请了最好的顾问,也无法很好解决你的问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请务必在11年级寒假之前获得一个较好的SAT和GPA成绩。
有些家长问:我孩子美高上的是IB课程,那我还需要参加AP考试吗?答案是:完全不需要。可以理解为湖北考生和湖南考生考清华,你只要是一个省的状元就可以了。
申请美国大学首先是在和自己学校同性别的孩子竞争。举个例子,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和其他一些学校的学生都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评分标准都不同,在评分标准严格的学校得B,可能比要求低的学校满分还有用。
很多家长说我孩子在学校排名第一,为什么早申请却没有成功。道理很简单,仅美国而言就有太多的高中,把所有排名第一的孩子放在一起,美国前十的大学的招生名额加起来都不够。退一步看,孩子在高中的成绩排名第一和第十可能没有本质差别。过度追求排名,反而有可能让学校担心孩子在高手如云的大学能不能坚持下去。
3.课外活动与奖项规划
课外活动的本质是学生个人才能在不同平台上的展现,这些久负盛名的平台像标化考试一样,授予你一个背书。比如竞赛中获得的奖项、社会活动中的荣誉表彰等等。
美高本身如果活动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去主动接触了解,决定是否参加。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参加竞赛,比如沃顿举办一系列比赛,初赛都是在网上。寒暑假回国时,可以参加国内一些很好的活动,比如北大的模联、中国奥赛等。
美高学生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一般的校内体育运动对申请的帮助不大。对于大学招生官而言,会更青睐那些能够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未来能为大学校队带来荣誉的申请者。不过,抛开申请因素,参加课外活动更重要的是获得4年的个人成长。教育就是包括德智体美,美高的体育活动很值得参加,对学生融入美国文化、交友都有好处。
2. 尽量在活动组织中获得领导人的角色。目前美本申请主流CA系统,在150字的活动描述中,如果你仅仅是作为活动参与者,那么对于招生官而言,是没有很大冲击力的。如何判断你参加的活动是否对申请有加分呢?
看活动的门槛:门槛越高,加分越多
在活动中的角色:你的角色越重要越不可替代,加分越多
和你做过相同事情的学长学姐被什么大学录取了?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活动的排他性以及在招生官心中的概念是怎样的。
3. 保持参与活动的一致性。10年级下学期就需要精挑细选地去参与活动了,比如喜欢科学,那就多参加一些科学社团和竞赛,把这项活动玩出门道。
关于申请文书
文书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就是一锤定音。这一环节,招生官审核小组会集体讨论是否录取。已经通过了前期硬性门槛,这个阶段的感性判断会高于理性,也就是看你是否适合这所学校。有两点需要注意:
1. 写作的心态:美高学生不要和周围的美国同学去比,他们处理得比较草率,但你和他们不在一个竞争池里。另外就是国内普高的申请者,他们一旦脱产,会花四五个月去打磨文书,竞争力也非常可观。
2. 文书的主题:一般中国学生写的主题是文化融入、成绩下滑、亲人过世等,但这些主题对招生官而言产生了审美疲劳。更建议写一些关于人权、政府组织、社会实践相关的成就,因为招生官希望你能把这些理念和感悟传播回自己的国家。
如果能同时拥有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微观的叙事能力,自然是增强自己文书效力的完美组合。相对而言写作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能准确的表达出思想和内容即可,允许有中国英语的痕迹,甚至是通篇简单句和单词都可以获得录取,文书的核心目的是向招生官证明你所展示的是真实的你。
专业选择对申请有影响吗?
有影响也没影响,具体看学校。公立大学有可能要求学生在申请过程中选择专业方向,顶级私立一般给学生两年时间去决定。即使是选定了专业,也可能跟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有些在华尔街搞投资的,可能在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选择机构不要道听途说。我见过很多家长喜欢在各个留学机构群,听各种讲座,看很多场直播,认认真真做记录,学习各种留学知识,以为掌握丰富的留学知识;今天听顾问说科研可以给申请加分,就跑机构报科研;明天听说竞赛是标配,赶紧让孩子报名竞赛。最后折腾完自己,折腾孩子,劳民伤财,申请规划一塌糊涂。
针对这类付出和努力的家长,我建议回去一定要有个冷静思考期,注意分辨顾问是否对孩子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并给出中肯意见,而不是夸夸其谈,配合着家长的期待值"表演"。事实上,真正有实力的留学顾问大方向的建议其实都差不多,风格和契合度很重要。如果家长没主见,就放权给孩子自己决策。
请家长和孩子真诚、平等地去对话,不要代替他做决定。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任何错误,如果一定会失败,那不如让失败早点来。申请季中的失败,其实都会有补救的机会,同时也是成长的机会。很多申请者从开始的茫然,到最后的或成功,或失败。成功亦有侥幸所致,失败不乏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