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和委员会
申请博士学位,无论是国外的学校还是国内的学校,主要取决于科研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发表SCI论文。
国外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导师为主,一类是委员会为主。
(1)导师为主的学校,只要你前期通过和心仪的导师“套磁”(发送邮件,表达自己的科研意向),进行面试,导师决定招收你为学生,之后通过填写学校官网申请,基本就能被录取。
(2)委员会为主的学校,导师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主要通过填写官网申请,委员会对你递交的材料进行考核,最终决定是否录取。当然,你也可以向心仪导师套磁,在被录取后进入心仪导师实验室。
从我的经验来看,委员会为主的学校对绩点等硬性条件要求较高,因为他们需要通过一些指标过滤(绩点,语言成绩,奖项等)筛选。而导师为主的学校,导师主要在意的是你是否适合做科研,是否和他的实验室方向匹配,所以只要不是绩点特别低,基本不会因为绩点被否定。所以这比较适合,本科阶段重心在实验室,不适应应试考核的学生,以及语言成绩不是很优秀(雅思,托福,GRE)。
二.科研经历
本科阶段,如何能获得让博导确信你适合做科研的经历呢?(本条针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小白学习,非“抱大腿”)提前进入学校实验室学习。那么如何进入实验室学习呢?学院官网有导师概览,老师的“基本个人信息,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发表文章,联系方式”。
(1)导师个人信息。最好选择年轻导师。虽然年纪较大的导师可能在领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但他们基本不如年轻导师有精力带学生。他们会让师兄师姐带你,但之后基本不会在询问关于你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师兄师姐也不会对你很上心,所以基本学不到东西。但你也可以选择有威望的大佬组,并且有年轻导师,也就是你可以用大佬的“名气”,但也可以享受小导的“手把手教学”。
(2)学习经历,如果有在国外学习工作过的经历是最优选,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有connection,你有一定概率可以被推荐到他们曾经待过的学校。
(3)研究方向,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申请时及申请后的研究方向,当然如果你是刚进入实验室,四年也可以换其他方向。所以一定要选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方向!!!(此时你可以看他发表的文章和时间)当然,如果你有喜欢的方向,可以先试试,毕竟本科阶段是可以换方向的。
(4)发表文章,从导师发表的文章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近期发表文章的数量能表明导师此时所做的方向是否容易出成果,因为如果你运气好也可以在该课题组完成一个小课题获得一篇小文章。
(5)联系方式,最重要的!基本老师都很喜欢有上进心的学生,因此本科生向他们发送邮件表明想进入实验室学习,他们都会非常欢迎,尤其是年轻老师(比较缺乏劳动力,也很有精力带学生!!!)
三.在实验室学什么
科研思维,如何快速培养科研思维呢?组会和阅读文献。虽然本科生刚进入实验室,肯定听不懂组会看不懂文献,但相信我,一切都是暂时的!但一定要做!这比做无数实验都能快速提升科研思维。
小技巧:刚入门如何看懂文献?
(1)zotero 翻译软件,其次就是灵活应用weixin“搜一搜”,因为很多课题组会定期整理文献。当你遇到领域的专属名词后,通过“搜一搜”就会得到相关文献和相关知识,都是中文的,对小白比较好,并且可以快速扩展知识!!!
(2)听组会,主要听师兄师姐在做什么课题,在组会上他们一般会说自己本周实验出现什么问题,此时可以记下来,因为你未来可能会犯此类错误!!!
(3)课题。基本上去年轻老师课题组,因为他们有很多想法和课题,但缺乏做课题的劳动力,因此本科生也可以获得小课题。只有自己做课题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当然,这在你的简历和面试中也是至关重要,
(4)实验。一个实验室肯定有各类实验,一定要抱着“肯学习”的心态,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用本科生的身份多和实验室师兄师姐请教。
(5)高校研究活动。各高校在暑期会举办各类研究活动,如“中科院科创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