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对迟到的态度
英国很多教授对迟到特别敏感。
第一堂课就会告诉你:如果你迟到,不要悄悄溜进教室,而是必须等到下一堂课才能进入!
他们认为准时到课是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表现。
尽管教授的个性会影响课堂氛围,但准时到课是普遍的共识。
02全英文授课
英国大学的师资队伍极其多元化,教授们来自世界各地,如英国、美国、欧洲、中国、印度等。
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丰富了学术氛围,但也给学生带来了语言上的挑战。
初次全英文听课,听不懂教授讲课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当教授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时。
我曾遇到一位苏格兰教授,其浓厚的苏格兰口音一度让我感到困惑。
不过由于他授课逻辑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这种口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
当然,偶尔的听不懂也是难免的,但只要能集中注意力,并提前预习相关材料,一般能跟上课程进度。
03让人崩溃的阅读材料
英国大学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授通常会在课前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包括讲义、教材以及一长串推荐阅读书目。
虽然这些额外的阅读材料并不是强制要求,但它们对于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非常有帮助。
但由于阅读量巨大,很难读完所有的材料。
尤其是当多门课程的阅读材料同时堆积起来时,阅读的压力会非常大。
我们一般会选择性地阅读,优先处理与课堂讨论和考试直接相关的部分。
毕竟课堂讨论是学生与教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如果准备不足,很容易在讨论中陷入被动。
04课堂互动
英国课堂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强。
教授们不会单方面讲课,而是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
1.预习讨论:
教授通常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材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授会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大家分享观点。
讨论是自愿的,但很多欧美学生会非常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亚洲学生的活跃度相对较低。
2.案例分析:
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真实案例,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阅读这些材料,然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3.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是英国课堂的常见形式。
教授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某个主题,并通过PPT等方式向全班汇报成果。
教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分享观点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激励和监督的氛围。
当一个学生积极发言时,他们也期望其他同学能提供不同的视角,以促进更加深入的讨论。
做好课前准备不仅是为了获得教授的认可,也是为了在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
英国高等教育强调独立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课前的阅读、课堂上的讨论、小组合作,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这对习惯了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更多资讯欢迎在线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