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的申请准备我们可以把它笼统的分为硬性条件和软实力背景两部分。
硬性条件包括了:
- GPA(孩子所学课程体系9-11年级的平时成绩加总),
- 语言成绩(TOEFL或者IELTS,现在基本学校都同时接受,所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考即可),
- "美国本科入学考试“即:SAT/ACT
软实力背景包括了:
- 竞赛-其中又可以分为学科竞赛和兴趣特长类竞赛
- 科研-所谓科研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孩子在所感兴趣的领域做的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探索
- 活动-也可以概括为被动参加的活动以及主动组织的活动
- 社区服务-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 夏校-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术类夏校,综合类夏校,体验类夏校
下面一个表格我们把路径大体上分为三类
路径一:继续国内公里体系
这条路径最大的挑战在于国内体系课业压力非常大,不仅是课程难度,从课业量到时间安排都是非常紧凑。软实力背景部分学校无法给到资源和助力,需要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完成。
这条路径适合三类学生:
- 以英国为主申方向的英美双申的学霸,美国有机会冲刺10-30名的院校
- 成绩中等,但英语不错,且有一些学科外特长的学生,有机会申请到排名40-80的院校
- 成绩一般,没有想好之后走哪条路,英语还可以。有机会申请一些直通车项目,选择会比较受限
路径二:国内的国际学校
这条路径是一个比较主流的选择。
比较明显的几个优势:
- 可以选择提供AP课程的国际学校,课程匹配美国教育体制
- 学校上课时间缩短,学生有时间去做软实力背景的准备和提升
- 学校会给到一些活动,竞赛的资源和指导
但与此同时,国际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投资方资金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因为可支配时间的增加,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比较高。
这条路径适合的学生画像也很清晰:
明确海外本科为升学目标,英语成绩比较不错,可以适应课程体系的转变
路径三:美高
这条路径可以说是冲top30的一条”捷径“
之所以说是”捷径“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 学科的难度会低于咱们国内普高的难度
- 软实力背景会涵盖在教学目标中学校提供资源和支持
- 申请的时候,即便同为国际生,美高池子会比海外院校的池子小很多,上岸率高很多
- 学校GPA的组成日常表现占很大比重,大幅度减小考试压力,更容易拿到高GPA
虽然有碾压性有时,同时也会有非常显著的”问题“。或者我觉得称之为挑战会更加准确。而这个挑战不仅对于孩子也对于家长。
对于孩子而言:
- 在14-15岁去到陌生的国家,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生活环境
我常说对于家长而言挑战会远大于孩子
- 从高中到本科大概500万人民币的支出
- 8年时间的长时间分离
- 孩子思维方式和认知的转变
总结:
我们很难从绝对意义上去说那条路径会更好,即便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家庭,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最终的选择一定是抓大放小,权衡利弊之后,在我们当下的认知范围内,选择我们目之可及的未来对我们最有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