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
国内外的商科学有相似点,就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专业课设置,比如: 商法,人力资源,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会…… 但随着社会发展,不同之处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说,美国的大学每年会更新教材,以及招聘来自各行各业一线的退休教授们,来给予学生更为实际的学习内容。他们的荣誉和从业经历中的挫折教训,对学生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相比之下,在国内,许多学生抱怨教材陈旧过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有些毕业生四年学习后依然缺乏实用技能,只能从事销售等职业。 此外,美国一些大学会邀请商业界精英来校演讲,这种机会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行业领袖,还能借助校友网络获取实习机会和推荐信等好处。 国外的学生也会更有机会创业成功,他们往往被鼓励参加一个真正的商业项目,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份书面作业。当然,国内的一些优秀院校也正在努力完善这一缺憾。
传媒
国内外在传媒领域的主要区别在于 专业课程的划分方式。 在国内,传媒专业比较笼统,学生往往需要学习很多东西,比如广告学、拍摄剪辑、活动策划,还可能涉及到广播、电视、电影、纪录片,甚至报纸等各个方面。学生往往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相比之下,国外传媒专业会分的更为精确。如果一个学生想从广播转向电影,需要先完成电影相关的先修课程,并且达到一定的成绩才能转专业。尽管不能说每个学生都变得“专精”,但这种分明的课程设置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什么,需要做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计算机
从课程设置上看,中美在计算机专业上差异不大。 国内的教材通常详细列出了各种条条框框,内容繁多;而美国的教材则更倾向于因材施教,很少刻意单独立出一个概念。这并不是说国内的计算机教育比国外差,而是反映了两国在对学生需求理解上的不同。 在美国,计算机学位的规划非常灵活,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范围更广,自主性强。这种设置使得学生可以在感兴趣的领域自由探索,甚至跨越学科的“边界线”。 相比之下,中国的计算机专业更侧重于系统内的学习。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生们通常擅长编程、逻辑和其他计算机技能,但在创新精神方面可能稍显不足。
物数化生
先来说说这四个领域的相同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什么都要考,什么都要学。 每天面对各种数字、公式、方程和专业术语,需要学生拥有极大的耐力和能力。然而,即使是这样,每年仍然有大量毕业生成功完成学业,说明只要付诸努力,还是不用担心毕业问题的。 然而,国内的大学课程设置通常涵盖广泛,缺少细致的分支专业。这导致有的同学,在国内读完本科,想要出国进修时,感到在某些专业领域里存在学习上的不足。 例如,想要专攻电生理时,却发现自己在电学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想要转向显微成像时,又发现自己在光学方面掌握不足。这便是由于在国内没有早早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的不够精准。
土木工程
在硕士阶段,国外比较强调对于“结构”这个大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结构的差异和同一性有更加细化的研究。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更侧重于实际的工程问题,做报告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 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缺陷是,缺乏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针对的是当地的规范和情况,例如法学、审计等专业,在回国就业的时候都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问题。再从发展前景来看,虽说国外的科研资金比较充足,但欧美国家已经过了大兴土木的年代,个别的一些小工程根本比不上国内上百亿上千亿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