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义务教育长达十三年,从学前班到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管理。加拿大的各级政府分工明确,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外交、军事、司法等,省政府负责教育、医疗、交通、农业等,市政府负责铲雪、绿化、防火等。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参加义务教育,无论是上公立、私立学校还是在家学习,都要达到高中毕业。
重视民族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
关于教育的意义,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教育厅的网站上是这样写的:“教育对健康、成功的人生至关重要。从学前班到十二年级的学习,帮助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拿大学前班到十二年级的主要课程名称都一样,只是具体内容根据年级不同而有差异,教育厅也有相应的大纲。这些课程包括原住民研究、历史、数学、阅读和写作、科学、社会学习、运动和健康。九年级以上的部分科目(如数学、科学、社会学习)有课本,但代课老师可以决定上课用课本还是不用,也可以决定是否给学生发课本,学生也能决定是否买课本。
美国称呼原住民为“印第安人”,加拿大却称呼为“第一民族”。称呼的差别显示出两个国家对待原住民的区别。在加拿大,从上世纪奉行多元文化为基本国策后,原住民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今,原住民及其文化已经成为加拿大社会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的艺术品四处可见,孩子们从小阅读的故事书中,经常出现原住民文化的元素。别看加拿大历史不长,孩子们却从小到大都在学习。
虽然有敝帚自珍之嫌,但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加拿大人的爱国、爱本省、爱本市的热情相当高涨。每到国庆日、荣军日或本市的建市庆典,这种灼灼热情便成倍地增加。
课程设置注重创造力与身体锻炼
加拿大数学与国内的区别巨大。九年级还在温习一百以内加减法,十年级是乘除法,十一年级就学习微积分了。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加拿大人的数学确实非常不好。
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课,是绝对没有课本的,要靠老师指定需要阅读的书、学生的大量阅读和作业练习来学习。学生四五年级开始学习写剧本。剧本凸显的不是文艺性,而是实用性,往往被运用于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中。
比如让四五个孩子一组,创作剧本并表演个小故事,体现出吸烟危害健康。到了六七年级,要学习诗歌和小说的创作、阅读后的分析等。字数颇多,如在学期开始就布置写一篇两万字的小说,期末交卷。学生们在阅读中学习章法结构和遣词造句。
运动和健康包括体育和健康知识,是教育界非常重视的项目。体育课重视的不是各项体育活动的考核指标(如要求几分钟内跑完八百米算达标),而是在意“每日体育活动”。
BC省教育厅的网站上明文规定,义务教育期间,学生每天身体活动不得低于60分钟。
其中,学前班到7年级学生,每天不得少于30分钟的体育活动;8—9年级的,每天最少30分钟或每周150分钟的体育活动;10—12年级,每周要保证150分钟的体育活动。
除非天气特别恶劣,否则小学生们每天都会被“强制”要求在户外待够60分钟,包括课间和午饭前的零食时间。
多元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高中毕业和申请大学需要的成绩从10年级才开始算。高中毕业的要求是10到12年级完成20门课(包括一门劳技课)共80个学分(每门4学分)及做够至少30个小时的义工。
除了10年级数学和12年级英语两次省考,学生们基本没有其他必需的考试要参加。而用以申请大学的最终成绩中,本门的省考成绩只占20%~40%,其他是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几次作业综合得出——作业还往往是几个同学一起完成。
总体而言,加拿大的义务教育重视的是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信息检索、公众发言等习惯、性格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点的灌输——可谓“有余力,乃学文”的西方现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