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陈述
在个人陈述里有三点值得我们注。
第一部分是关于我们日常提到的软性背景。经常我们提到软实力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科研。可是对于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讲,进入老师的课题组难度比较大,大三才开始准备又时间晚了。那这里西北大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research,training,or education experiences"。
除了科研,我们可以自己去做研究。我之前有一个学生为了找实习先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做了一些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思考,和进一步想法的讨论,整理成一个书面报告。最后依靠这个东西在大二暑假找到了第一份实习。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拓展学习。我们在学校里的课程很难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比如有一些学生会去上一些大学的certification课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帮你学会一些软件,掌握一些技能。我之前一个学生也因为上了一个Google的ux certificate成功换赛道。
第二部分关于”why you"。在我们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尝尝太关注于介绍我是多么的优秀多么的适合你们学校,而忘记具体的介绍为什么你这所学校回被我选择。
第三部分是关于我常常和我的学生提到的逻辑闭环。申请美国的学生应该都知道美国的申请是不需要提供实习证明,科研证明等书面正面文件的。那我们如何证明我们做过这件事还做得不错呢?那就是推荐信。那么除了推荐信和简历包括学术陈述的相互自证之外,这些材料又都为你的专业选择提供了线索和支持。
2.补充材料
我们时常鼓励学生尽早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大二的学生或者家长总是在纠结一个问题。我的GPA不到3.5,我是不是就没希望去名校了。其中不乏一些学生大一成绩不错,然后后面一个学期因为这样那样的成绩导致绩点被拉低。这个时候学生和家长很希望听到我说“没关系的,绩点不重要”。虽然我无法给出这样的安慰,但我可以说“绩点虽然重要,但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绩点是展示我们学术水平的一个维度,但一定不是唯一维度。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绩点还是有很大机会发生改变的。而从学校的角度,他允许年轻人犯错,走弯路,并且愿意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如何克服的,又学到了什么。
所以绩点不够完美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就此停止努力。有时候光坚持努力这一件事就已经八一半人拒之门外了。
3.推荐信
第一部分就是我们时常建议学生的从学习,科研,实习三个维度去找推荐人,展示自己的不同侧面。
第二部分是我跟我的学生时常强调的,再找推荐人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推荐人你的目的。你想要申请哪个学校,为什么申请这个学校的这个项目,以及你们的经历中那一部分可以和你的申请高度相关。这样推荐人才能有的放矢。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光是担心自己申不到好学校就已经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经历,也因为太多人因为这个原因把自己困在了名校之外。所以,申请中最大的捷径就是不断努力,错了没关系,没做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最后祝愿大家都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