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申请季,一轮轮家长都会面临着同样的焦虑:申请的人数不断增加,录取学生的标化水涨船高,开始准备的时间不断提前,再加上录取的“玄学”,这些都让美本申请充满了不确定性。
今年,中国学生申请美本更难了!无论顶尖牛娃爬藤,还是普通学生录取Top30学校,都越来越不容易了。
可如果家长们仔细看录取分布,所有顶尖offer中,海外生源占到了46%,接近一半;如果仅统计“哈耶普斯麻”,海外生源更是高达66%。
今年美本遇冷主要体现在Top30学校的offer数量变少,比如伯克利、UCLA、南加大、纽约大学等,录取难度上升。过去很多想要冲刺顶尖美本的学生,会拿Top30学校来做“保底校”,往后也越来越难了。
“看起来很美好”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难,以至于不得不越来越卷的国内学生。即使是北师大实验、包玉刚等牛校都有不少牛娃没有拿到理想的offer。
1.藤校、MIT、斯坦福等Top 20美国名校录取率和去年基本持平,中国学生整体录取人数也有所上涨,但录取了更少的中国大陆学生,更多的海外中国学生。
2.以UCB、UCLA等为首的UC系大学,中国学生录取人数爆冷,近乎“减半”, UC大学大规模减少中国学生的录取人数既成事实。
3.中国学生申请CS、工程等热门理工科专业,越来越难了!今年申请季很多GPA3.9+的高分学生被TOP30美国大学翠拒或放入Waitlist名单池。哪怕不是UCB、CMU这类名校,理工科的录取也很严格。
4.包括UMich、UNC、UVA在内的多所美国公立大学中国学生录取“惨淡”,录取学生数量大幅减少。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州内外录取相差较大,比如UVA州内录取率28%,州外录取率15%。
5.美本TOP30大学的Offer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一线城市的知名高中学校,学生所在的高中学校背景在申请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6.大部分冲刺美国名校的学生都提交了高分标化成绩!而那些很多没提交SAT/ACT依然录取不错的“牛娃”,多是海外学生。
疫情之下,为什么还会导致美国大学录取难度显著增加?其实不难理解:标化可选政策鼓励了广大申请学生,尤其是美国申请学生,以及所在地区没有SAT,ACT备考文化或备考资源的国际学生在选校时冲的更高。这些学生大多在校成绩优异,课外活动中表现活跃,但是标化考试成绩平平——对这部分申请者来说,选择性递交标化分数是绝对的利好政策。
去年,标化可选政策导致美本申请人数激增,而今年这一增长趋势并没有放缓。只看百分比的话,数字似乎没有去年那么夸张,不过如果考虑到去年的基数已然很大,今年的增长仍不可小觑。在2021-2022美本申请季中,塔夫茨大学的申请者增长了12%(其中国际生增长了29%),纽约大学的申请者增长了5%,弗吉尼亚大学增长了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增长了13.6%,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增长了7.4%,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增长了10. 9%。
列举以上大学是因为他们排名都在Top 20-30之间,在这个区间的大学基本上会吸引所有申请季的学生申请,而且背后展现的趋势也同样适用于美国其他大学。虽然标化可选政策也会引起中国申请人数的上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申请人数只会涨的更多。
Jam爸爸从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唯一公开宣称今年会增加录取名额的大学是普林斯顿大学。由于没有大学想要扩大自己的学生总数,美本申请恐怕是给大家充分解释了“内卷”的涵义。2021年加州通过了新的法案,加州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将会在5年内减少25%对州外学生的录取。这一提案来源于加州州内居民觉得加州大学花着州内纳税人的钱办学,却没有录取足够的州内学生。
总的来说,想要招收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意味着大学势必会把橄榄枝伸向少数族裔,对非少数族裔学生难免有所影响。由于申请美本的中国学生如此之多,在这种竞争压力下,申请形势一定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想必大家都能同意,美本申请一年比一年难,那就意味着,和同等条件的前一届学长学姐相比,申请结果恐怕是无法和往年相媲美了。确实有中国申请者不递交标化成绩也能被名校录取的案例,但是这其实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对很多大学来说,高达4成申请者未提交标化分数。对于非亚裔学生来说,Jam爸爸相信是否提交标化分数都有平等的录取机会。但是对于亚裔学生,提交标化分数仍然会更使申请者更占优势,这仅仅是因为同池竞争的其他申请者仍有很多人会递交SAT、ACT成绩。(加州大学是个例外,因为所有加州大学分校在审核申请材料时并不看标化分数。)
对于加州大学今年的录取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UC大学爆冷,拒信/Wait list满天飞,真正原因是…)提到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和圣地亚哥分校将会在5年内减少25%对州外学生的录取(Fall2022申请季学生可能是受此影响的第一届)。如何达成这一结果,多快达到这一结果,是由加州大学自己决定的。而且,猜测今年加州大学已经大幅削减了录取名额,毕竟大量提交申请的学生被加州大学列入Waitlist而非直接拒绝,学校为后续转正的学生数量留足了“备胎”。
加州大学的其他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圣塔芭芭拉分校和尔湾分校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的录取形势十分清楚,所以也会相应提高自己的录取标准。因为大家习惯性会多申请几所加州分校来保底,但是迫于今年的形势,会有更多好学生有可能会接受后面几所加州系大学的录取,这是申请者逃脱不了的内卷。
那么综上所述,作为留学家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将在未来几年申请美国本科,一定要谨慎选择自己的ED学校,ED是避开竞争最重要的策略。许多人都会低估RD常规申请的难度。举个例子,纽约大学今年收到了19000份ED申请,看起来虽然很多,但是和86000份RD申请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考虑自己ED选校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在RD常规申请阶段能接受的最差结果是什么。
盲目选校是导致一些学生中标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分学生来说,如何理性认识自己,定位自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避免盲目刷校,是最重要的功课。此外,由于分数高的学生普遍选校偏高,通常会以TOP30、TOP20、甚至TOP10的学校为主,冲刺校多过保底校。而这些学校往往竞争激烈,也会造成录取难度增加。
在选校时,学生需要通过官网信息和美国门户开放等官方信息对学校的招生偏好,选报学生的人数预估,录取条件的改变等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校,这比学生标准化成绩考到满分更加重要。
此外,保底校有不再保底的危险!
近些年来,有一批学校被中国学生拿来做保底的“挚爱”,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宾州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还有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乔治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等等,这些美国大学发Offer越来越慎重的原因之一,是很多美国大学为了保证入学率,对于录取人是否报到非常关注。
想要顺利进入一些“保底”学校的热门专业,其实也并不简单。比如伊利诺伊香槟的计算机专业、雪城的传媒专业、俄亥俄州立的商科专业、普渡的工程专业,轻视必定会有惨烈的教训。还有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对国际生的招生名额也非常有限,被拒是常有的事情。
从今年申请季看来,没有一所绝对安全的保底学校,只有选择各方面都匹配自身实力才是相对安全的学校。因为对保底学校来说“庙小供不了大佛”,与其发了Offer后迟迟见不到学生过来,影响入学率,不如快刀斩乱麻,“相忘于江湖”,今年UC大量拒信和Waitlist就是证明。大家不要低估保底学校的申请难度,在申请前也要做足功课,认真浏览学校官方网站中的申请要求。
一般来说,保底学校的数量根据整个的申请策略来制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前面冲的太高了,保底校就要多放点;有的学生整体比较稳,保底校就可以略微少一点。
对于名校来说,优秀的申请者很多,绝大部分申请者都满足学术上的标准。所以,除去GPA、标化成绩、AP成绩等学术之外,想办法在不同领域内取得世界级的成绩是进入顶级名校可能性最大的途径。
但是世界级成绩很难,除此之外你能展现出的就是:你能为学校社区贡献什么?
招生官希望看到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特别是在组织中的领导角色。领导力是每所大学都最为看重的品质。课外活动应该如何规划才能凸显优势,什么活动才是量身定制,注重参与课外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特别是在组织中的领导角色,从千篇一律的学术竞争中脱颖而出。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不重要,重要的学生能回馈给这个社团或是组织什么东西。
软性背景提升不是单纯的做活动,更重要的是把活动背后的你展示给大学,这都需要长期规划。活动不是拼凑,更重要的是你在活动中展示出来的长期性和自己鲜明的逻辑主线和特点,这些都是你与其他申请人区分的关键。
普林斯顿招生网站明确说明,“…consider how each candidate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we will bring together for that year’s class.”;宾大的招生网站更是三次提到“what you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enn community.”;“你能为学校社区贡献什么?”也是最常见的面试题目之一。
这都说明,在成绩之外能为大学社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是几乎所有大学都非常看重的“亮点”,也是可以有效提高申请成功率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和这个亮点相关元素包括学生的文体素质和社团活动。
所以说,除了标准化成绩,托福、SAT、AP等等考试以外,学生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外活动上。这样才能从众多普通的好学生中脱颖而出,拿到名校的Offer。同样,有些时候就算标化成绩不理想,学生做过的活动也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弱势,通过文书来展示自己做过的活动,向校方展示你与众不同的特点。
最后,用一句话送给将要进入申请的孩子:“在美本的路上,找到你自己,找回你自己,不要为了完美的履历而违背自己的内心,不要为了全面发展而放弃了你本来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