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坐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核心地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按人口来算,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2016年,温哥华市区人口已达63.2万。这个城市拥有高度发达的电影制片业,是北美洲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莱坞”之称。温哥华也曾与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联合举办过2010年的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
据考古学界的发现,原住民族在8000至10000年前已于温哥华一带出没,并于现史丹利公园、福溪、基斯兰奴、格雷岬和菲沙河口等地设有村落。温哥华在1858年隶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会,在当时,有人发现了温哥华的金矿,所以引发了菲沙河谷淘金潮,超过25000名淘金人士抵达低陆平原补给并准备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陆,却没有进入现温哥华市的范围。现市界以内首个欧洲人聚落待1862年才于现马宝区一带出现。布勒内湾对岸的穆迪围(今北温哥华市)于1863年出现一个锯木工场,标志着温哥华一带伐木业的开始。后来现布洛顿角一带出现了另一个锯木场,但因该带急湍的水流不利运作而于1867年迁至现歌雅街的尽头,改称喜士定木厂,并成为日后温哥华发展的核心地点。杰克·戴顿于1867年在喜士定木厂附近建立一间酒吧,现称煤气镇的聚落亦围绕着酒吧逐渐成型。
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政府于1870年在煤气镇进行勘查并划出一个名为格兰维尔的镇址;名称来自时任英国殖民地大臣固兰湖伯爵。凭着其深水海港的地理优势,格兰维尔镇址从多个地点中脱颖而出,被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选为其铁路总站所在。温哥华于1886年4月6日正式设市,名称来自乔治·温哥华,当时的南界仅及现第16街。同年6月13日发生温哥华大火,整座城市被摧毁。温哥华消防局其后正式成立,重建工作亦迅即展开。温哥华于1881年约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万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万人。
1792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海军上校的探险船为找寻西北通路航海到巴拉德湾一带。1862年起欧洲移民在海湾沿岸定居,建立了名为格兰维尔的锯木厂小镇。1867年时,绰号“Gassy”的杰克·丹顿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
在1886年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通车后,温哥华正式设市,并公推杰克·丹顿为第一任市长。杰克·丹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故将该市以温哥华来命名。之后,港口和城市便逐渐兴起,成为“通向东方的大门”。1890年—1910年间,人口由1.3万增至10万。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有了通向欧洲和巴西的航运捷径,促进了港市的繁荣。
温哥华下设10个区和5个镇,它们分别是西温哥华区、北温哥华区、温哥华西区、温哥华东区、穆迪港区、本拿比区、高贵林区、比特港区、枫树岭区、新威斯敏斯特区、列治文镇、三角洲镇、兰里镇、索里镇和白石镇。
温哥华坐落在布勒内湾和福溪之间的半岛西部,面积115平方千米,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9°13′,西经123°06′。温哥华包括市中心、西端区和史丹利公园三个区域。福溪以南和以东的地区则可依安大略街分成温西和温东。此外,市政府亦将市内范围划分成23个社区。南面濒临菲莎河北支流,北面则濒临布勒内湾和英吉利湾,温哥华背靠海岸山脉,面向乔治亚海峡。
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势平坦,东部有绵延的落基山脉,西面直接楔入太平洋,无论从北面的山里下来跨越海湾进入温哥华市,或者从南面的平原越过弗雷泽河到温哥华市区,都需要借助多座大桥,跨过海湾或河流,进入市中心。
温哥华全年气候温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一般在摄氏20℃左右,冬季气温在0℃以上。温哥华一月的平均最高温度为6℃,七月为22℃,年降雨量比托菲诺少一半。冬季很少下雪,但仍有较多的降雨量,为温哥华带来“加拿大雨都”之称。11月份温哥华的气温在一般保持在3℃-9℃之间,温润而舒适。
春季:在这个沿岸城市,春天的气息来得很早。二月或三月,便可以看到番红花及黄水仙花的花苗处处盛放。
夏季:温哥华的夏季气候和暖舒适,六月至八月的日间温度一般在20℃左右。
秋季:沿岸地区秋季气候温和,夏令天气往往会延续至十月。进入十一月,早上的空气转凉,亦会开始落叶。
冬季:温哥华冬季天气潮湿,但气候仍然温和。白雪覆盖的景象并不多见,山上的滑雪场除外。由十一月至二月,温度平均为0℃至5℃。
温哥华地处北美大陆西海岸中部,河流的蒸发量比较小,但流量却比较大;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沿岸有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流量较稳定;纬度较高,有结冰期;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初冬和初春有凌汛现象。
温哥华森林面积达6000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36%。森林资源的商业开采大约有120年的历史,农业和城市开发用地大约只占温哥华林地面积的2%,其余98%仍被林木覆盖。温哥华年均木材采伐量为2000平方千米,不到成材林的1%,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0.33%。
温哥华境内有灰熊、柯莫德熊、麋鹿、驼鹿、驯鹿、山羊、土拨鼠、海狸、麝鼠、土狼、貂、美洲狮、鱼鹰、苍鹭、天鹅、潜鸟、老鹰、猫头鹰、乌鸦、丑鸭、鸭子、知更鸟、松雀、山雀、椋鸟、蠼螋、鼠妇、松鼠、天牛、长春藤和老鼠等陆地生物。海洋生物有鲑鱼、鳟鱼、左口鱼、虹鳟、海豹、水獭、逆戟鲸、灰鲸、鼠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和小须鲸等。
开埠初期,英格兰裔、苏格兰裔和爱尔兰裔的居民曾经占市内人口的多数,而英裔社群的文化和特征于某些地区仍然非常明显,尤以南固兰湖和克里斯戴尔为甚。然而,随着温哥华逐渐发展成太平洋沿岸的贸易中心,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相继移居此地,令温哥华的族裔结构渐趋多样化。
温哥华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而资源工业、食品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也是温哥华经济的重要支柱。4万多公顷的森林占温哥华陆地面积的一半左右。林业在温哥华市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温哥华林业局共创造22.1亿加元经济产值,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此外,林业经济还拉动了旅游、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林业产品出口国,约占世界林业贸易的16%,主要出口产品有软木材、新闻纸、纸浆、木板等。其中,软木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产量的18.7 % ,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6.6%;新闻纸和纸浆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出口占世界出口量的45%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