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考研人数一直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经过连续8年的增长后,2024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下降,仅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了36万。 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令人疑惑:在2019-2021年,普通本专科招生逐年攀升,分别达到了915万、967万和1001万,理论上考研大军的潜在基数应更大,然而选择攀登考研这座高峰的人却减少了近十分之一。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考研一直是每年的热门话题,在今年出现考研人数下降的情况前就有知名教育博主进行了"精准预判"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考研热”在下降的同时,“考公热”却呈上升趋势:2023年国考资格过审人数超过250万,同比增加50万人,增幅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而2024年国考资格审查成功的人数也已经突破了历史上首次的300万人大关,达到303.3万人,竞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平均每个公务员职位都有77人竞争 。
尽管那些放弃考研的人未必都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很多(或许是大多数)考生的目标只是为了能谋得一份饭碗,而考研和考公都不过是摆在眼前的两个不同的选择。
大众的舆论也让大家越发清晰地认识到了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考研”人数为何今年会大幅度下降?
随着每年大量的毕业生们从校园涌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考研竞争日益激烈,复杂的考试内容和压力巨大的学习环境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于是很多人在大二、大三期间处于就业的考虑而放弃了考研提前进入社交进行磨练。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以来青年失业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4月创历史新高,达20.4%。
考研竞争日益激烈,复杂的考试内容和压力巨大的学习环境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这些变化可能使得一部分考生对考研的吸引力减弱,从而影响了报考人数。另外,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研人数的走势。政府对本科教育的改革使得本科生接受到更为全面的知识培训,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减少了考研的需求。
国内整体经济和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本科生选择进入职场,追求实际工作经验和薪资回报,而非选择深造。这反映了社会对实用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使得一些人更愿意跳过考研阶段,进行考公或者留学。
对于那些未选择考研的人来说,他们将面临着多样发展选择
2023年,随着疫情阴霾的消散,全球留学市场开始逐渐回暖,国外留学热潮引来了新一轮的高峰。
中国年轻一代与早期留学生相比,成长于相对充裕的物质生活环境。在社会上,国际交流活动也异常丰富,这为他们形成更为多元的价值观提供了机会。在考虑教育规划时,他们不仅追求学校和专业排名,更注重求学过程中的丰富体验,以及对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助力。
2023年留学调研显示,驱动中国学生前往海外留学的各类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
01
丰富的教育资源
海外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海外教育提供涵盖各个领域的专业和课程,从人文学科到工程技术,涵盖了丰富的学科领域。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学术交流、实习机会和研究合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拓展。
海外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授课方式和国内有较大差异,跨专业学习的壁垒较低,相对而言,学生们可选择的专业方向更为灵活且丰富,为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学校会开设很多学科细分专业和交叉学科专业。每个方向又设置了大量细分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和职业发展路线。
02
生活体验
海外国家汇聚着不同的人群,许多国家拥有与中国迥异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相较于短期旅游的匆匆过客,出国留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融入异国文化氛围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验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此外,多元文化的经历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敏感性、培养多元思考能力,并拓展全球视野,从而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03
工作机会
此外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具备海外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更能足够更适应国外的生活,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有利于留学生获得海外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为后续回国的求职就业增强竞争力。
2024年考研人数下降,既是当前教育体制和社会变革的反映,也是个体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体现。没有选择考研的人应该审时度势,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