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顾名思义是联邦政府掏钱办的大学。一般而言,美国是个没有国立大学的国家。恐怕大部分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了三四年,也不知道美国有国立大学。其原因是,美国的国立大学,主要是几所军校,普通院校确实没有国立的。
美国的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州立大学靠纳税人的钱支持,但仍然“公立”得不够彻底。这主要是因为州立大学要州政府拨款,依赖的是本州老百姓的税金。本州的纳税人子弟进这些大学,自然享受公立的低廉价格,实际上是因为接受了纳税人的大量补贴。但是,外州学生前来就读,就必须支付全额的费用,其学费经常翻一倍还不止,和私立大学的学费没有本质区别。
私立大学,顾名思义是依靠私人经费办的大学。因为不靠政府,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格局也比较纷繁复杂,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
美国最好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大学。比如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等等。这些学校的“小金库”,即“捐助资金”,往往富可敌国,比一个小国家的GDP 都多。而且教育学生不惜成本,即使是三四万的学费,也难支付其教育成本,而且还有大量的学生领取奖学金。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前,这些学校面临的危机是钱花不掉。根据美国的法律,非赢利组织的基金必须花掉基金总额的 5%才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可是,一些常青藤的捐助基金在股市中不停地升值,每年的财政经费虽然已经到了相当奢侈的地步,但依然不到捐助基金总额的 4%。于是国会的一些议员要求用 5%这把尺子来逼迫这些大学,把钱用在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费用上,也和这种压力有关。
还有一种则是完全靠学生的学费过日子的私立大学。当然,这种学费并非仅仅来自学生的腰包,还有些是从联邦或州政府拿的奖学金、助学金。因为没有纳税人的钱做直接的后盾,这些学校的经营有时难免风雨飘摇。声誉好的,一般不会有生存问题。
除此之外,最近 20 年还兴起了一种新型大学,叫赢利性大学。美国一般的学校,不管是国立、州立还是私立,都属于非赢利组织,一般不纳税,但也不能赢利。所谓不赢利并非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而是必须将所得收入投入学校的运营经费或捐助资金,不得用于教育之外的目的。赢利性大学则不同,它往往就是个上市公司,经营的原则和超市、工厂并无区别,那就是赢利。与此同时,这种赢利大学和企业一样向政府纳税,不享受非赢利组织的待遇。美国的保守派经济学家,比如弗里德曼等,曾力挺赢利性大学,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